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留学生的防边缘化

(2014-05-09 09:10:25)
标签:

杂谈

    此次美国之行涵括康乃尔、耶鲁与芝加哥大学,与大约600多名中国留学生见了面。现在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真多啊,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非常活跃积极,对于创业与公益的话题很感兴趣,组织活动的能力也很强,大家的参与度也很不错,比较以往我印象中的中国留学生相对自顾、封闭的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这次接触的不少中国留学生已经在学校开始创业或者组织公益组织,有不少跨校活动。这几天哈佛中国论坛正举行,有千余中国学生参与,而在其他的美国名校,包括MIT、哥伦比亚、康乃尔、密歇根、芝加哥大学、UC伯克利、耶鲁等大学,以中国论坛与创业大赛为形态的各类中国话题活动都基本成型,事实上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创业组织也正在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在海外的年轻人正在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我接触的范围内,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创业项目无论在商业与公益领域往往会涉及多元技术项目,也与某些美国市场上的最新创业模式比较接近,同学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开放性学习能力也很突出。而存在的普遍问题则是与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参与经验都比较弱(既不很知道中国的事情,也不怎么知道美国的事情),对于项目市场潜力的思考往往均缺乏对于市场价值的切身洞察,想当然的成分比较多;就创业项目的类型而论,互联网类的项目并不突出,不少项目所在领域比较传统,而且不少项目还是在围绕校园与留学生群体本身打转转。如果我可以建议的话,有三个地方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一是在美同学应该发挥就近优势,非常关注本地创业的新模式,因为在中国的很多前沿模式其实渊源自美国,关注美国模式移植中国市场进行适应性创新,是进展最快的做法;二是应该积极争取去美国的创业类企业与中国的创业类企业实习,这是最快地了解与掌握他们的运行模式,缩短创业琢磨期的好方法;三是计划回国创业的同学,应多利用假期回国进行创业实习与国内创业伙伴的寻找工作,在寻找创业伙伴的时候不必一定是特别接触优秀的所谓好学生,而可以寻找行动力与理解力尚可的小伙伴,恰恰为了有这样的伙伴,我建议我们很多还没出来留学的同学要多参与公益活动与社团活动,一方面公益记录有帮助于大家找到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辨别与物色未来合适的合作人才,还有也还可以利用中美间的互动获得模式与落地方面的双重优势。

今日感慨:留学生的防边缘化

昨日场景:北京录制节目《勇敢的心》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百汁千张

将生姜片、葱末、蒜末加薄荷叶少许,用石臼捣成汁。千张六张,切成小条,起橄榄油锅,先快炒千张条三分钟,加食盐酌量,半分后加入佐料汁,再炒半分后起锅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