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与大家分享那些曾经爱护我帮助我成长的老师,也与大家分享过我生活中的亲友之爱,还与大家分享那些在生活中留下了历史印记的哥们姐们,还有爱情的记录。有些交往显示出我们之间的互相给予,有些交往则大多数是我得到他们的关爱,也有些情况下是我愿意多付出一些。不管怎么样,我在其中发现有三样东西是决定了我们在同一时期交往的人中,有一些人更能打动我们与彼此打动:欣赏、赋予、学习性的交流。这里所谓的欣赏是因为对方所具有的某些东西特别打动我,或者他/她——比如我有好几位中小学的语文老师,对我特别关怀鼓励,是因为他们喜欢我的作文功底,从小为准备做作家而经常写日记留下的一点长处;我记得袁相忱牧师和那些给我传道的基督徒,他们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对我灵魂的归属比我还着急,他们不图啥,就是希望我能够因信而得救,他们分享的信仰的道让我得到特别的安慰与警醒;一些在同事范围内的好朋友,能够互相激励着去实现心目中一些一直想做但可能没有实现的事情,虽然有些挑战,但是因为互相激励,所以把那些事情做起来了;也有一些江湖与社会上的杰出人士,他们站在自己的阅历的基础上,除了有欣赏之心,还看重互相合作的潜力,所以会有积极的互动达成了一些自己也很愿意超越的目标;一些年轻的朋友,他们很活泼探索,他们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或者觉得很多事情我自己做不了或者办不到,而他们能做出或者将可能做出这些事情,我在欣赏之心下也有期望之心,这就缔造出更多的对于新一代的支持与帮助,也会产生他们与我之间的情谊。无论哪种情况,人们的关爱都有一些动机,而这些动机本身就足以让我感到兴奋、感动或者欣慰。当我们被社会上的不少人关爱的时候,不只容易做出事情,也比较容易超越某些自己原来的想象。
正常的社会关系就是互动型的。我们在社会互动中被塑造,因为爱而爱,因为恨而恨,因为艺术而艺术,因为商业而商业。我们是得爱的一个环节,那我们就应该成为传爱的一个环节。如果只是被关爱,那么就可能等于溺爱,否则也很难持续发扬。在大部分的互动里面,我们与关爱自己的人在互动中放大了原来的关爱,或者把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把关爱的模式发散到更多的人,把因关爱而成就的事情助益了更多人,这样关爱就成了一种良性社会关系的引擎,也成了我们启动更多关爱链条的开始。
昨日场景: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全天评审及面试选手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肉骨新茶
猪小排三斤,切成长排;猪脚四只,切成中块;猪耳朵两只,切成四片。用冷水将此几样煮开后五分钟,再用自来水全部冲洗干净。起清水锅放入上述肉块。铁观音一两放入纱布包扎好投入锅中;五香、大料、生姜干、花椒、辣椒、胡椒放入沙包扎好投入锅中。加酱油、食盐酌量,砂糖少许。中小火煮三小时起锅切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