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男女的社会角色区别,我们曾经得到这样的教训与规矩,尽管这些规矩正在减色:男人要有当家的样子,男儿当自强,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能吃苦,男人要有主见,男人遇事要出头,女人当家男人出头,好男不跟女斗;女人要温柔,女主内男主外,女人要有女人味,女子无才便是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人家人,生个女儿不管香火,悍妇半条街,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在曾经的大男子主义与男孩吃香的时尚之后,大家有没有感到一种新的流行:全国各地大家都能感到生养女孩更可靠,甚至更划算;怕老婆与女性主导家庭资源也更普遍;女性职业化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全职家庭女性也开始出现;在职业场所与生活现实中,强势的女性形象正以女汉纸的形态越来越多;女孩也积极买房,在大部分结婚有房的青年男女中,女性参与投入买房的比例已经是多数;女博士、剩女、女屌丝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女性发展的多样化;现在的女性更开放、更积极、更进取、更担当,尽管这样的形象与特征,让一部分女性感觉到更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对于男性的失望。部分的,女性也成为相当严重的商业性交易、婚外恋、感情不忠中的受害者;随着优秀职业与知识女性的崛起,在情感匹配上出现了女性对象与配偶轮空的现象,优秀女性被剩下的现实日益严重。
现实的并不尽然合理,男女两性互动的社会现状也有很大的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随着文化创意、科技与服务业的发展,男女两性的职业优势有所平衡,男女两种性别角色的特征呈现各有千秋的发展,但是由于在今天家教与基础教育中比较严重的女性主流导致男孩教育出现比较的偏差,男性通常在理性、担当、探索上所扮演的角色特征明显退化,但社会给予男性的职业资源与机会依然相对较多,资源与能力的匹配度有所失衡;其次在新一代家庭与社会关系中,女性主导的现象更为突出,而男性的角色分工与有机互动不明确,导致流行文化中男性角色更为边缘化;在创业与管理提拔方面,男性占有一定优势,人们依然把财富创造与技术造富的机会更多放在男性一边,由于宗教与公共道德生活的缺乏,财富与情感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之间的定义缺少基于社会共识的认知,而更多地决定于个人认知与选择,因此由此引起的冲突与潜在问题比较普遍。我们需要反思:是的,这也许是一个两性共治时代,但是任何一个性别角色需要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而在这个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男人要像男人,这包括需要更有主见更理性的男性角色,而且能够承受与接纳在知识与能力上更为前沿的女性与女性群体。
昨日场景:结束美国之行,纽约飞上海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肉骨新茶
猪小排三斤,切成长排;猪脚四只,切成中块;猪耳朵两只,切成四片。用冷水将此几样煮开后五分钟,再用自来水全部冲洗干净。起清水锅放入上述肉块。铁观音一两放入纱布包扎好投入锅中;五香、大料、生姜干、花椒、辣椒、胡椒放入沙包扎好投入锅中。加酱油、食盐酌量,砂糖少许。中小火煮三小时起锅切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