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青年说11:留学非常有必要

(2013-07-22 07:30:30)

    留学有意义,因为国内的教育很难寄予太大的希望了,因为留学途径的存在,那么同学们就不必非要严格遵守校园的教育要求,而可以有了更多的选择。出国留学是去一个远的文化圈体验,也是能够对自己有点文化震荡,再者也会对于自己多一点选择的可能性。但是在我看来,今日很多人的留学是有些盲目的,将来会出现在中国读书除了会考试,对于中国文化不甚了了,将来去美国读书也是用那套中国学习的方式闷头读书做作业,将来对于那国的文化与社会也不甚了了,纯是书本教育,没有社会认知与阅历,基本上很难让其他人用你。

      

    现在不需要太担心同学们的英语能力,很多同学透过网络收集学校与专业信息的能力很强。我要强调的是,在没出国的时候就要培养更多的适合出国的过渡性能力,比如多见识各样东西,多参与社会服务与社会兼职了解社会,多做志愿工作与公益工作来培养自己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再有好好锻炼身体,这几样让我们将来去留学的时候,一是有相应的社会信用可以去分享,二是可以让我们比较容易适应其他国家的学习机制。

      

    我觉得在留学的问题上,家长可以少发言,而同学需要多发言,要多做背景研究,选择学校与专业那是同学们特别应该自己去做的事情;而在最终专业的选择与决定,去了以后的各类决策上,家长有听取的权利,但是没有替代选择的责任,要多尊重孩子自己的拍板。可能的话,在校园学习的基础上,将来毕业以后可以在国外工作服务一段时间,这样对于了解本地社会有帮助,可能的话在校学习期间,尽量住在本地人家家里,交往本地朋友圈,适应本地菜与本地风味。我特别不建议在大学以前的小留学生,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文化边缘化现象,而且在有些父母专门花了时间陪孩子读书,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到了国外留学就要更多像所在国孩子那样学习,多选择动手的课程,积极课堂发言,对于小组作业与团队活动积极参与,写文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独立的资料收集与观点,不用追求那么好的分数,也许C B-就很不错了,有时间多去增加点各类知识,多听些讲座,多去组织些活动,多交点朋友,当然也可以多设计些项目。当然去外面的教会、公益活动场所、文化场所似乎是必修课,而可能的话最好能成为很多青年公益、青年活动的积极分子,那样我们就能体会跨文化的组织与管理,我们在行动中定义出某种更有潜力的新自我。

 

昨日场景:录制《赢在中国》,任务之儿童安全座椅公益广告。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荔枝蜜排

    猪小排两斤切成寸长,冷水中煮至五分钟后冷水洗净。在已热豆油中,小排浸炸三分钟捞出待用。鲜荔枝两斤剥出待用。起橄榄油锅,放入猪排,并白酒、老抽少许,姜葱段和食盐酌量,骨头汤两至三大勺。中火煮至30-35分后放入蜂蜜4-5小勺。放入荔枝肉,略做翻动,中火再煮五分钟出锅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