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我为何立于此世?

(2013-03-31 06:35:10)

    我听说有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关心自己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也有人从来没有认真关心过这个问题;有人是在苦逼中提出这个追问,既然人生这么苦,我干嘛要在这个世界上活一遭,也有人是在发财后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有再多的钱,我也不能身免一死,死了之后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自己的奋斗与追求有何意义?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自己小时候务农的时候想过,在自己创业奋斗的时候想过,现在偶尔也会想起这个问题。很多的时候,忙碌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一个脑子清醒的人总有时候会面对这个疑问。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场景:有人因为在其他人孩子出生志喜的时候,说出了“这个孩子会死的”这样一个不吉利的大实话而不受主人家的欢迎。

      

    其实在我不同的时候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曾经觉得人生就是一个追问观看的过程,看看我这个人到底会发生什么,因为不知道,所以有兴趣;后来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义是要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发现自己的喜爱,实现自己的喜爱,体验自己的喜爱,让自己过一个没有遗憾的自我人生;接触到《圣经》的时候,认知到上帝必为自己做一个美好的预备,因此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在于探寻发现上帝对于自己的旨意,过一个得胜的人生;不过,似乎自己也不甘心接受一个宿命式的被安排的人生,因此我依然会发问,规定之外我们人自己的行动空间与探索范围有多大,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人生变成一种神圣价值与自我探索结合的合资人生?我想,有年轻朋友提出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有人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忙着玩或者忙着做某个事情也是自然的,但是也许在较早的时候提出人生意义是一件好事。

      

    我把人生意义的探索分解成为:受教——独立——分享——升华四个可能的层次,但它们之间不一定是按部就班发生的。受教:我们因为家人亲友师长而受到他们人生意义的熏陶或者影响,部分地它会烙印我们后来的价值观与人生意义体系的选择;独立:我们在自己收集的知识、信息、心得、感动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选择,这可能包括了什么也不信、什么都信、信仰某个独特的信仰体系、形成某个自我诠释的体系;分享:将自己的体系与其他人分享,影响他人甚至带动他人,在很大程度上意义体系直接与间接影响到我们的在人群中的感召力与带动力;升华:保持我们心灵的敏感与清醒,在学习、体验与学习中,修正、取舍、坚持或者提升自己的信仰体系。我问一句各位青年朋友,我们是不是花这样的时间或者花过多少时间向自己的内心叩问这个问题,又是不是花这样的时间或者花过多少时间去追寻或者向他人探问这个问题?

今日感慨:我为何立于此世?

                                    http://image.baidu.com

昨日场景:参加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3年《企业创新突破与高速成长》高研班,演讲【服务价值论】,晚上主持中山团市委举办慈善拍卖会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绿茶红虾

嫩茶叶十五片左右洗净备用。河虾一斤,去须。起橄榄油锅爆炒五分钟,放食盐、砂糖酌量,焖三分后,放入茶叶,大火炒四分钟后出锅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