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再强调,大凡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要按照我们的喜好与我们的经验倾向去选择我们的职业,那样我们就会在职场里面有心甘情愿的投入、自我驱动的目标设计、积极主动的精神与乐于承担的风貌。职场在本质上是一个交易场所,劳资双方各有期待,一方期待你有能力与时间投入而形成产成品,一方期待你给付适当的待遇与现金以作为自己生活与其他需要的资源,当有爱好的时候,其中投入劳动的一方还可以获得自己珍视的成就感、空间需要。但是,不论怎么样,你如果不投入你就不可能得到支付,职场交易是实际的,一个公司甚至会用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把这样的交易机制设计得尽量合理。
但这还只是基本的职场交易规则,实际的职场交易规则要丰富与生动得多,因为我们不可能获得完全合乎我们预期的职业,因此我们需要实施某种交易。我把这些操作型职业交易规则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类型力度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选择到我们喜爱的工作类型,但是它要求的工作强度、投入度、延续长度都比较强,甚至有些是我们投入后还不知道实际收益有没有那么高的,或者相反有些岗位工作强度很轻省,但却不是我们喜爱的工作类型;第二类是内容比重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工作不是每一部分都是我们喜欢做的,但是我们要得到我们喜欢的部分也需要承担我们不太喜欢的部分;第三类是人事匹配交易型,也就是说我们可能遇到的选择是我们喜欢的工作类型但是一起工作的人不很喜欢,或者相反,那样我们也需要做出不完美选择;第四类是结果过程交易型,我可能会遇到一个情况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的选择之间有冲突,比如有人喜爱做公益但是薪酬是在不能让人接受,或者有些工作薪资很好但是工作方式让自己很不能接受。事实上,我们整体职业岗位的绝大多数都属于这四种类型之一的交易型职业,而属于完全厌弃与完全理想的职业总量并不多。我们在这四个类型中都涉及到权衡与选择的问题,我要建议的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我们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可以听人意见,但是尽量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而不是让别人甚至是家长好友做替代决策。任何一种交易选择,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都有价值。只有一种例外的交易,就是获得特别期待的职业选择需要付出不能上桌面的额外交易,包括潜规则、贿赂、特殊的人脉关系,用那些另外的资源改变常规交易进行模式,这并不在我的特别推崇的交易范围之内,尽管它也相当普遍地存在。

昨日场景:参加莫干山举办的首届Aspen全球领导力中国座谈会。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红豆蛤蜊
活蛤蜊两斤,开水里过水后取出蛤蜊肉洗净待用。鲜生红豆半斤,或者干红豆半斤用温水浸泡半天发开。起橄榄油锅,当生姜碎片和蒜片少许,将红豆放入轻炒后加无油骨汤一碗中火煮7-8分,加食盐酌量酱油少许并蛤蜊肉,5分后出锅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