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大学人文技能教育考

(2012-06-05 09:03:50)
标签:

杂谈

    人文者,为人做事的基本知识,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见人阅人的基本能力也。当然要从诸子百家说起,那人们对于人才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其实是争议不一的。哲学历史是人文,数学物理也是人文,文科知识是人文,理科知识也是人文。要我来说,所谓人文大约是基本的文理知识与基本的做人做事的社会理解能力,假定是这两样,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有所执也有所废,偏废最多的大约是对于社会的介入与理解了。

        

    技能者,搞定事情的行动能力,持续做事的素养也。人生于世,处在呱呱学语与垂垂老矣之事,做事定事是基本功,本来不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孔老夫子还强调四书之外有六艺,一般家教师教,也自然理解此事价值,虽非每个老师都是技能指教,但如设学开堂,那当得有人文之学与技能之学组合方好。

        

    两者之间本无截然冲突,但在现在的教育界很多人强调大学乃是人文素养养成之所,对于发展技能教育颇多非议。而在学校类型上,大专中专类技能教育之所也急切要把自己变成所谓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本科教育之所。原因之一教育体制行政资源分配不利技能之教,之二社会风气不利技能之教,之三是学校师资越来越无人能担技能之教。这样风气与议论就变成了要突出人文之教,其实今日真有人文之教么?有多少教师还是热爱自己的学科而教而且能教出自己由衷贴切的心得,有多少文理学科还能教得学生深受启发以致理解能力精进,有多少老师所教的课程能帮助学生理解真实的人间社会?也许本来有一些人文素质很好的老师,在现在一股脑儿的扩招与注水之下,人文素养不是大大缩水了么?人文教育一旦离开真实的人文,以关闭编撰的书本文考据,老师学生一同离真实的人文越来越远。技能不存,人文不真,则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是怎么个样子呢?今天的教学成果是,生生教得学生连人间职业有几何,自己到底喜爱啥都答不上来,这样的人文是何方人文啊?

 

    今日教育制度,普通孩子从幼儿园考到大学,人文素养被败坏掉多多,到了大学再去恢复人文,本来颇有点想化腐朽为神奇的意思,可惜大学之中也无太多真实人文之教。今天以人文教育反技能之教的,大半不是糊涂而不明事理者,就是惑众以遮盖无能教育者。以今天学生之才,如有十之八九能在大学里学得一技之长,就已经谢天谢地了;间或有十之一二的学生在技能之外再学点人文理解,也是不错的选择。以今日教师之才,则不是那么乐观,真能施人文之教的甚少,而能施技能之教的更少,因此唯余一法就是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通,借社会之力而施技能之教。而以今日之家长,能明白人文与技能之教分别者很少,他们唯希望孩子的是上得好文凭好学校,未来能谋好职业,多思其果不知其途,如果由着他们选他们多半不选技能之教,如果由着他们未来选,他们才明白技能之教的重要。原因的根本是,如果站在产业管理者人才选择的角度,其实他们不是不欢迎真有人文理解能力与学识的人才,他们更欢迎兼有人文理解与动手技能的人,但即使没有相对高妙的人文素养,如果有个动手做事的意愿与一技之长,这样的人才也都非常难得啊,唯独不欢迎的是不会做不知做不想做的“人文之教”下的牺牲品——而这一点如果一心按照现在的教育成规,适可以产生大量的此类学生。

        

    现在的年轻人大半独生子女,父母望子女成长殷殷,其心可鉴,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技能无成人文也空,年轻人在社会何以立身,家长的投入何以回报,学校招生时的承诺何以兑现,教育的宗旨何以自圆?我觉得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体制模式、家长心态、学生素质,不妨来个新的变革思路:将现在的大学中五成的学生行中专中技之教,三成大学行大专高专之教,发本科文凭,让学生与家长脸上有光,学生未来也受欢迎,但需要大力借重社会产业人才包括产业退休的工程师、作业管理者、高级技师、设计师、会计师、咨询师、项目经理与各类职业经理人等等;余下二成大学行本科之教,让有限的人文之师行人文之教,也辅以技能之教,其中研究生类的也以真实喜爱研究与喜爱专业者选择,一不以大行售卖文凭之风,二不以免试读研为诱,如此也许可谓未来真的存一些能教导人文的人才,而非尽然考考之才,无向之才,迷茫之徒,免得再去误导下辈。

 

今日感慨:大学人文技能教育考


昨日场景:冲绳中日媒体对话会。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荠菜豆腐

荠菜三两,去根洗净切碎备用。普通豆腐一大块,刀切成十二块。起油锅,豆腐放入一面煎一分半钟呈微黄,放入荠菜,并鸡精和食盐酌量。烧煮带翻炒三分钟后起锅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