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在今年的商业地产联盟上提出大型购物中心应该建设服务孵化区以实现自己的个性差异以来,不少商业房地产企业前来探讨操作方式。零点的商业房地产研究院与飞马旅也为不少企业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合作构想。其实,孵化区的模式也不是真正首创的东西,在日本与韩国的购物中心中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它们最典型的操作方式就是划出某些片区或者楼层,作为一些新服务品牌的专区,或者为一些新设计商品提供从店面设计、产品包装与终端服务管理的辅导,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地点或者接近地点的购物中心有了自己独特的新品区,也为支持本地服务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服务的对价可以是分享一定比例的股权或者销售分成。
我国的商业房地产目前进入到热潮阶段,与前几年不一样的是,很多地段已经出现了一地几店的格局,关键是这些店面里面的厂商与服务品牌基本同质,这对于购物中心与对于入店的品牌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如果站在品牌孵化的角度而论,需要重点做两个工作:很多购物中心可以提供2-3万平米的孵化区,其中一部分供作各类新的产品品牌店、设计品连锁店、创意店的集中区,还有一类是分散渗透在整个购物中心不同部位的创新文化娱乐店与娱乐项目,这些项目部分可以设计成免费而由购物中心采购的,部分的是独立经营的项目店。站在不同的购物中心来说,可以在群体定位上有所偏重,比如是针对年轻一代消费者为核心,或者以中年家庭妇女为主要目标群体,还是以年长资深居民为核心消费群,这样可以成为塑造自己中心特色的资源。
创新服务业创业支持机构飞马旅所联系的星驹企业与潜力企业中,各类服务连锁、教育培训机构与文化娱乐服务机构的数量相当可观,未来还会持续累积,我们会发现这一类富有潜力的机构,在目前并不能简单承受中高端购物中心的物业租金,他们必须在滚动积累或者募集到投资之后才能实施扩张措施,这往往延缓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对于大型连锁购物中心来说,完全可以用孵化区的方式,采取以股权换店租的形式,或者以销售分成换店租的形式,来批量地连接创业型连锁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后,不同的大型连锁业意味着锁定了不同的连锁资源,在我看来由于中国目前处在内需转化的关键期,未来谁占据的新服务品牌资源多,谁就是服务竞争中的强者。
昨日场景:主持第十届华人企业领袖(上海)峰会。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小炖杂鱼
选择活鲫鱼、黄骨鱼、白条鱼各两至三条,剖净后放入锅中,放入无油骨汤至可没入鱼儿,然后加酱油食盐酌量,花椒面食糖少许,姜葱蒜适量,中火而烧,至只留少量汁水可用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