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我们YES组织了员工能力培训,其中我特别邀请了我们公司的定性研究专家,给大家讲了行动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强调了把实践者发展为研究者,把行动中的素材积累起来,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提炼出改进与提升后续行动的思路;同时强调研究者要成为行动者,才能设身处地体会行动的场景、条件与脉络,才能为行动建立真正到位的思维框架。套以前的说法,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与劳动阶级结合的模式,让思想者成为普通行动者,让行动者成为有层次的思想者。对于很多探索性的新的工作来说,行动研究方法也成为一个管理工作的模式,衡量工作过程质量的模式。在最近进行的黑苹果闪聚中,我们的新同事充分尝试应用行动研究,这样既能让行动出成效,同时比较容易形成他们自己的行动管理能力。
在传统思路里面,有两种做事模式,一种是只要领导说的我就做,对不对的领导负责,明白不明白的,先干了再说;另外一种是期望完全说明白了再做,对没做过的事情心里没底,希望一切都确定了再行动。实际上,我们今天进行的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如果在一点没明白的情况下傻干,或者需要完全明白了再干,效率都会低。因为探索性的工作注定了即使是领导也知道得有限,就算是完全说明白了也与实际情况有距离,因此需要行动者在大胆行动的前提下,细心留意行动场景与各种状况,不断及时地提炼出经验与教训,及时汇报与调整,这样就找出了行动的线路。因为在我们现成的知识体系之外,实践性智慧专门指有些知识是隐藏在行动本身中的,无行动无此知识,无实践无此智慧。但光行动而不建立梳理的体系与记述分析的能力,也不能简单地把实践转化为智慧,这也是很多一般行动者最欠缺的部分。
因此在我们从事探索性的工作的时候,不能轻言NO,因为关上实践的大门就关上了我们今天最可贵的实践智慧的门径;同时也不要以为有了行动就YES了,因为徒实践本身不能成为系统的智慧,也需要更好的梳理与总结,让那些奥妙与技巧脱离行动的细碎与具体环境,成为对我们思考未来行动场景甚至其他行动场景有帮助的新知识板块。重要的是,这不是了不得的东西,是大多数行动者与研究者都能做到的东西。我们零点的定性研究小组正在编撰行动研究的手册与书籍,希望未来对更多的朋友的行动与研究有帮助。

昨日场景:飞马旅工作会。浦东青年创业会。
今日推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零点呼叫中心主办的“公共服务热线的民意互动”论坛将于2月7日在北京举办,敬请关注http://www.ccmw.net/minisites/horizon/。
今日小诗:
遗缺
惟其不读,
而觉无书;
惟其不修,
而觉无珠;
惟其不勤,
而觉无措;
惟其不逊,
而觉无笃。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素炒茄子
紫条茄四只,连皮对切,再切成中长薄条,放入清水中浸十分钟捞出备用。辣米椒四只、香菜四棵、青蒜两根、嫩姜一小只,切所有辅料为细碎片。起橄榄油或红花籽油锅,先放入辅料炒一分,放入茄条,大火爆炒四分钟,加入食盐酌量,砂糖少许,再炒一分钟盛盘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