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人寿保险的哲学

(2011-07-11 08:44:35)
标签:

杂谈

  在我看来,很多人对于人寿保险有一些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一是人寿保险似乎是关于老年与养老金或者人生意外的保险,但是其实它更是一种生活保险,我们需要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重点与生活价值观,然后我们才能设计出很多崭新的产品,你才能理解中国人为何对于孩子保险的投入重视远远超过老人,我们要善于在理解与研究国人的生活方式变迁中去寻找产品创新的灵感,而不只是简单地挪移所谓国际上的金融产品;二是我们今天要关注人寿保险中两个层次的供需平衡,一个是在现在有效需求上的供需平衡,这个平衡性水平似乎还可以,但在潜在需求的供需平衡上则体现出低水平的平衡,体现为对于需求觉醒水平与供应创新水平的双低;三是零点、泰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着力打造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需求调查,而是一个需求指数,因此我们的研究不在于细致与特定,而在于找到推动市场潜能得到发挥的要素所在与关键点,这需要超越就保险论保险的一般概念,也需要超越对于一个公司运作的具体需要的认识。我想很多在座的专家肯定了数据化对于我们研究的价值,但我要说真正的价值在于解读,在于我们对于保险服务模式认识的深化。

 

  在我所看到的联合研究数据中,有三个关键点是我需要特别指出的:一是人们注意到了高收入与高地位可能会转化为高保险需要,但我要特别提出其中的高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社会地位上升后的圈层化特点,更使得人们乐于也有条件建立系统的生活质量保障模式,同时追随与口碑效应也能有效发挥,这一点大大改变保险促销主要依靠强攻的模式;二是表面上那些社会境遇更具有挑战性的职业与岗位上的人们,更可能接受高保险选择,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如果把人们的社会风险分成不可确定的意外风险(比如疾病与人生意外伤害)与自我选择的行动风险(比如创业、自由职业、销售型职业等),则他们对于自身风险既有乐于接受的层面,还有更加敏感而加以积极管理的层面,这导致了他们的保险自觉的提升;三是高亲情的高投入导致的双向回馈形态的出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保险投入明显较大,而在保险意愿中,子女未来对于父母的保险投入的意愿也同样加大,其实这种双向回馈模式已经被发现存在于其他的创新类产品与服务需求中了。

 

——在泰康、零点、北大经济学院《中国居民寿险需求调查报告》发布会上的评述发言

 

 今日感慨:人寿保险的哲学



 

昨日场景:为西南财大和台湾大学合办的中国大学生领袖发展计划做调查方法培训。会成都电视台朋友。今天一日助理:西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兰成勇。


今日推荐:分享2011高校巡讲 第三期湖南农大风雨论坛 02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6236436o1p1.html
 
今日小诗
游巷
宽窄同盛香,

比肩忘短长。
昨日夏花艳,

正好蝶恋廊。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百叶荠包

鸡蛋两只,搅匀后起锅摊成蛋饼,刀切碎。荠菜一斤,洗静刀切成碎叶,打生蛋一只,和入蛋碎后,包入豆百叶,大约八到十只。起骨汤锅,调好盐味,排入百叶包,中小火煨四十五分左右,盛盘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