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很多养老或者老年产业的研讨会,总的感受中国的老年产业是一个理论上很有潜力实际上很难做好的产业,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大但是老年产业并没有见到太大进展。而且我看到的是老年产业也就是一帮老年人或者老年专家用老方法或者很老的文化概念在那忽悠,所以越做难免越抽抽。
我自己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每次我想给我老妈买点啥东西,真的是没有地方去找。我很希望有那么一个大商店,能有全套的适合老年消费的各类产品,而且在产品风格上兼顾老年人与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人的某些欣赏习惯,这样我就有了购买与赠送的动力,而老人家也有了接受与开心地消费的内在动力。我个人认为做好老年产业要处理好五个关键的关系:其一是奉养老人还是培养老人——老人不是安享晚年的问题,而是一个与社会应该更好连接,与社会接近或者同步的问题,所以社会需要给老人更多的机会不被隔离,也还能部分地赶上现在的需要,在赋予他们能力与扩大他们社会能力的过程中使得他们有更为健康前进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自己也会得到革新改进。其二是单一消费还是方式化的问题——现在的老年产业其实只是某些或者个别产品的操作,缺乏对于老年人整体生活方式重塑的考虑与整体的设计,因此偶尔的新产品很难嵌入他们已经成型的旧生活方式,需要有对于老年生活方式全新的创意型产品与服务设计,甚至有必要形成生活方式型的全线产品提供终端。其三老人化还是年轻化的问题——在青春化的总体文化趋势下,全社会的所有人群均有装嫩的趋向,对于老年产品与服务的设计的总体理念需要秉承这一大趋势,提供显著有异于他们实际生理年龄的心理年龄设计路线,而这最具有调动他们的相对年轻的子女为他们进行购买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达到动员下一代消费资源为老人所用的目的。其四圈养还是放养的问题——专门养老服务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心理排斥,也同时对老人心理有很负面的作用,因此老年产业要很好地研究如何使老人产品与服务能很好地与其他人群的产品衔接,事实上在放养模式中老人更容易受年轻人的影响,也更容易获得年轻人的购买力的支持。其五生意与公益的问题——老年人心理中对于功利类的元素排斥性较强,因此老年产业需要很好地发展公益与商业合作的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也需要更好地切合老年人的文化心理,在设计与老年人有关的服务模式的时候,更多地发挥社会工作与公益题材的作用,同时也应充分地考虑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营销。
3.1--31计划本周关注国家葡萄牙。每周博主会发布本周所关注国家初步资料,欢迎各位博友贡献对该国各方面的印象资料与对值得一游的地方的推荐,并贡献推荐理由。
本日场景:今天看了几个楼盘。把北京的杂务处理好,赴上海。感谢各位博友浏览评论,希望大家在这找到各自的乐趣。
本日小诗
春悻
加多少糖可以甜蜜心情?
放什么音乐可做笑的铃音?
正有春色最后的流行,
采多少枚经风见雨的樱桃,
算一幅化外人缘的剪影?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热拌鲜素
芋粉或蚕豆粉半斤,沸水过三分钟后备用;菠菜三两,沸水过四十五秒后备用;土豆一只切为薄片,沸水过两分后备用;油豆皮三两,切成条状,沸水过一分后备用。全部菜品放入大碗,加食盐和橄榄油酌量。拌好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