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蒙特利尔市前市长李琬若大姐的介绍,我这次的洛杉矶之行认识了南加州地区的阿市的沈时康市长、埃卡地亚的鄂志超市长、核桃市的林恩成市长,他们是大洛杉矶地区大约10多位华人市长中的一部分,整个加州的华人市长就有应该在30位左右,全美则在大约100位左右。这一方面是因为华人移民在美国社会中的总量上升,另外也显示华人参政意识得到强化。
目前在美华人多在美国的小城市中担任市长,城市人数在1-5万人之间的居多,也有少数接近10万人的。美国的很多这类市长按照中国的标准更加接近街道办事处主任与镇长的级别。美国的小城市管理有很多特点,根据这些市长的介绍试介绍如下:1、与美国联邦、州和大城市不同,美国小城市市长选举基本上是非党派的,也就是说候选人是以独立的市政主张争取选票,而不是寻求政党奥援,也没有政党提名候选人的制度;2、候选人首先为市议会的候选人,一般小城市的议会组成为5-9人,然后当选议员轮流担任市长,有时候为了能让每个候选人都能当上市长,还将整个任期拆成几个月几个月的,有的市按照得票的多少排轮值的顺序,有的城市用议员间选举的方法来确定;3、一般小城市的市议会确定年度市政预算与施政计划,具体的实施者则是市议会聘任的城市经理,他们是专门从事城市管理与运营的职业经理人,有的人长期在某些城市工作,以至于出现了市长常换而城市经理不换的现象,市长与城市经理之间很象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4、城市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本地区的治安、市政规划、社区发展,由于销售税属于城市所以城市非常注意争取零售终端的投资,尤其是汽车销售、大型零售终端,城市其他的收入包括不动产税的州税返还、城市债券、联邦的特别资助,在城市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城市可能会破产,在破产的情况下城市需要对其资产重组,但部分债务可以得到免除;5、担任市长的个人通常都还有自己的主要工作,市长基本上是副业,但因为这种情况,也有一系列相关法律来限制与禁止市长以公谋私,市长往往需要在一些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地方请市政府的律师做出法律意见书,以决定是否可行。与我们的市长和镇长比较,美国的小城市市长的权力并不大。
很多竞选市长的华人地方政治家是商人,有自己的生意,而且以第二代华人或者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为主。他们所在的选区一般有较多的华人,现在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更开始占到多数。华人选民一般投票不积极,而且团结性也不够,但是毕竟都是华人,他们会提供相当程度的基础票,而赢的关键是在于得到多大比率的白人票,因为白人对于华人移民的进来多怀有不满,成功的候选人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在集会、公共场所拉票与解释自己的政见,而且直接的社区拜访与扫街拜票也非常有效。一些华人市长在本选区参选多次,逐渐累积经验与教训,最终取得选举突破。华人市长一般有经营头脑,在一些城市树立了威信,也能带同其他城市市民加强对于华人候选人的信心。
3.1--31计划本周关注国家葡萄牙。每周博主会发布本周所关注国家初步资料,欢迎各位博友贡献对该国各方面的印象资料与对值得一游的地方的推荐,并贡献推荐理由。
本日场景:回到北京,先会见耶鲁大学学生访问团,介绍公司业务。中午与盛年服饰的陈董见面。下午参与地产论坛。
本日小诗
雨过
好快的雨啊,
来过,
去了,
把一天的阳光洗得湛亮。
空气里没了污染,
这样的天,
适宜我们胡乱地想象。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热拌鲜素
芋粉或蚕豆粉半斤,沸水过三分钟后备用;菠菜三两,沸水过四十五秒后备用;土豆一只切为薄片,沸水过两分后备用;油豆皮三两,切成条状,沸水过一分后备用。全部菜品放入大碗,加食盐和橄榄油酌量。拌好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