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北京的办公间与客户谈事情,到晚上就已经陆续听到了不少震灾的情况。这两天帮助一些企业与企业家朋友联系震灾捐助事项,有一些建议特别需要给大家参考。与以往相比,遇到这样的难处,大家献爱心的积极性高了,很多企业也有积极的表现,这是很大的进步。所以新闻上捐款帐号一公布,我相信很多的民众自己就会积极捐献。不少的社会组织也在行动,我的手机上就接到了不少相关组织的捐款号召,多多少少我们都会有所表示。网易也公布了捐助积极的企业名单,虽然企业可能多多少少要考虑形象,但是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在公司里也组织员工捐款。
我在联络捐助机构的时候,感觉到大的捐助机构就象一个大水池,钱扔进去,后来的去向是很难追究的。有点靠谱的是李连杰的壹基金,虽然他们也是挂靠在红十字会下,但是项目基金专项化,将来至少有个流向的追踪与监控,这是至为重要的,所以这也是我向朋友重点推荐的捐助机构。我留意到跨国公司在捐助中就比较谨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在于对于捐助管理机制的疑虑,跨国公司一向主张独立操作、由慈善基金专项管理或者委托专业的救助类专业NGO操作,而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是不只是捐助这一举,还要能追踪钱最后的落地点与落地方式。所以从远期来看,当这类震灾发生的时候,我们这种NGO薄弱稀少的情况就使得我们凡事指望政府,而政府的快速强力与系统内幕化就能同时发挥其优势与劣势。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建议民众尽量实行单位集体捐款与团体捐款,然后在慈善组织中进行专项化的捐款管理要求,要求接受机构能提供系统的可追踪的线索与流程。捐款规模大的机构甚至可以考虑实施直达终点的直控援助,也可以借此培养更多的未来可用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人才,而一般个人则可以参与这类企业直控项目。主要的慈善机构在这样的工作面前,应该积极改进工作机制,尤其是发展出多项目专项管理的能力,优化流程管理与追踪能力,让大家的良善动机有个好的着落。
我9岁那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抗震棚里度过的,我本人也经历了1981年南京、1994年洛杉矶地震,每一次这样的灾难都使我们对于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重新的检视。在今天这场大地震面前,我们要有所行动,不仅要有所献爱心,还要有所强化理性,为下一场可能的灾难,积累更好的机制与反应准备。

3.1--31计划本周关注国家瑞典。每周博主会发布本周所关注国家初步资料,欢迎各位博友贡献对该国各方面的印象资料与对值得一游的地方的推荐,并贡献推荐理由。
本日场景:
定下了装饰公司。下午参加上海市侨办和政协联合召的开华侨华人经理人座谈会,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应邀作为上海海外交流协会的高级顾问。晚上参加东方宽频关于舞林大会的采访。
本日小诗
夜殇
星星的心很凉,
贴着素白的月光,
在寂静平和的晚上,
那些震里初碎的灵魂,
与粉红书叶在摇曳中回响。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素炒蟹粉
选四五两大闸蟹三只,蒸二十分后取出其肉和黄,拆细装盘备用。山药一根,水中去皮,切成小片块,起橄榄油锅,,大火快炒八分钟,加食盐酌量,再加蟹粉并砂糖少许炒两分钟,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