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儒道的世界能否再现?

(2007-11-03 08:21:24)
    随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王平理事长一行赴安徽庐江考察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这个中心有佛家的背景,但以儒学训练为核心,进行为人处事的教育,在这次为期一周的学习中包含了家事、饮食、交友、从业等多个方面的讲座,核心讲员均为自台湾来的国学讲师。庐江中心员工均着唐装、逢人便躬、食堂寂静、自种菜蔬,并在所在的汤地镇创办有老人快乐中心、老人手工中心、子弟学校、绿色歌舞课堂。抛却儒佛之理不谈,仅就于一偏远小镇创兴公共空间、鼓励健康生活方式、敦睦伦理而言,这一中心确也弥补了不少我们一般社会建设中的缺项,由于乡镇人民的闲余时间中,以《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菜根谭》而为举家共学共论共享的内容,衡之于行,这总比人闲暇无事而生懒惰放纵为好。人无思或乱思,较之有所思有所学,实在可以在素养上多些修养,也可以在众人之中多聚些共识。

    在我粗浅的观察中,佛儒之教有其固有的不足:其一是多崇旧而弱新,也就是说太多的讲授老道理,而于大千世界的新发展本身介入不多,且对新文明的发展多持否定批评的言说,故一般老道理多,而针对性训练少,尤对新型组织、新型技术所知有限,流于一般道理,指导性不够。其二是强教而弱通,于儒佛一道,为长者为强师,指教甚多,而互动不足,师偏则人偏,人有异见而不可轻发;其三是闭门之教而欠能,观中心所植茶园,施种栽植之法不高并不值得称道,觉得其开诚受教之心不足,看其老年快乐中心建设,其社会动员味道也不够;其四师资多为台湾人而本地人才不足,以此而论,颇于现代社会发展之重视内生的社区积极分子的精髓不合。儒佛或为人生提供一些有益的价值思考,但儒佛门道中也有不少不足和衰弱之处,若不济之,儒佛也自危贻,更无论教化他人了。所以我们看佛教在印度之衰微,儒学之于现代社会之不断弱化,不只应责之于破坏儒佛的人,更应检思儒佛本身方法论之缺失。

    孔夫子自己不曾将自己心中的仪礼世界实现,终其一生也就是鼓吹而已,他治下的鲁国司法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东西,所以只郁闷地喊喊“郁郁乎文哉,我从周”,意思是说周朝的文化仪礼好棒啊,我真心向往之!而以后历董(仲舒)、朱(熹)、程(颐)、王(阳明),儒学多以言兴,佛学止于寺院,而其于资本发展、科学工作、民主参与之类新玩意儿贡献有限,而在社会运作之道上尤让人嫌其不重于操作,所以不少识者也以他们为中国文化弊软之因,看看清末民初那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批评,要说的话那个时候差不多都说绝了。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极端地推崇儒佛,只以老祖宗所说为是,其实也未见得为是。

    人有信总是好的,至少使你有规矩,使其他人对你好识别;不同的学问体系也有它自己多少不同的影响与作用。我以为文化乃是不同思想及规则可交互作用的空间,故以柔软之道化约众人认同之心,否则就武化了也。所以在我看来,佛儒之道是不错的学问,但推到极端尤其唯老祖宗之话为是,甚至一定要用大家理解不一的老祖宗的文言文为不二的学习准则,于那些热爱者不失为好,于一般众人则颇枯燥、颇费解、颇歧义、也颇易失却兴趣。教化道理可能不错,而缺少切身的感动、平庸的实践,则道理也不能长存。所以我看儒佛之兴当然可以对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填一些元素,但不必推崇过头,也不必唯其是信。

 

3.1--31计划本周关注国家:牙买加,每周一博主会发布本周所关注国家初步资料,欢迎各位博友贡献对该国各方面的印象资料与对值得一游的地方的推荐,并贡献推荐理由。

 

本日场景:项目学者纽约行。上午参观联合国总部,旁听托管理事会会议。中午访问洛克菲勒基金会总部,与他们讨论基金会的全球发展方向。访问思想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座谈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外交政策选择。晚上是纽约耶鲁俱乐部的招待酒会。其实这样的大学俱乐部模式似乎值得中国借鉴呢。欢迎大家为时尚先生候选人投票。投票链接:http://man.eladies.sina.com.cn/z/2007esquire/index.html。专访视频请点击观看 http://you.video.sina.com.cn/b/7709396-1242300162.html

今日感慨:儒道的世界能否再现?

 

本日小诗

 

相解

 

我借穿云闪,

君承刺绿寒。

但有情化漠,

不需透心眼。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清水小排

    用猪肋排三斤,切成两厘米长小排。用沸水煮十分钟,再倒去水,用清水洗净。再用净锅,放入小排,加清水至小排没入,再加白酒作料酒,并生抽(轻酱油),并生姜片、花椒原粒、食盐、砂糖酌量。大火煮四十分钟出锅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