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粉丝网里的读者看到我抱一个三四个月的小黑孩子的照片,大家还在议论我抱孩子的方法。我记得孩子的爸爸、喀麦隆律师多加见我要抱孩子还犹豫了下,等到我抱了孩子逗他开心的时候,他就说,“这孩子认生,但好象还比较喜欢你哦。”当然啊,其实我从7-8岁开始就已经帮我的哥哥姐姐家带孩子,从喂牛奶、换洗尿片、抱孩子、摇摇篮、喂饭、扑爽身粉、陪小孩子睡觉都干过。所以对带小孩基本上还是一个熟练工。所以当我的好朋友曹保印兄写的《月子》一书出版嘱我写点评论的时候,我虽是一王老五,却能欣然同意。
我看其他的一些尊长在推崇保印书的时候多强调其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生产与养育过程中的感受的细致,而我倒更推崇他在每段文字之后总结的经验教训,说实话那些简练的总结对很多新为人父人母者很有提醒与指导的作用。其实很多人育儿当时的经验教训不少,当时也很有感受,但很少有人将此留存反思,因此我们后来多少的父母就是在简单重复着一些低级的错误与朴素的做法。这是这本书最值得读的一点。同时,保印能把孩子生育这个事件发生后的人来客往与人情世故写出来,这个也是比一般大夫写的育儿书更有一看的地方,一个家庭添了孩子全体家庭成员及其社会关系都有一个新的社会适应的过程,这在保印细致的记录中都有体现,同时也有有意思的评论与反思。
保印这本书,细就一个字了。因此我就在这里试图提几点养育小孩时父母角色建造与适应中特别容易疏忽的关键点:其一是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情感在增长,但往往陷在情感里面,对孩子怎么看怎么喜欢怎么好,但是社会上其他人看你的孩子却不是这样的情感标准,跳出情感看到孩子的问题才能有早期预警;其二丈夫在完成父亲角色转换的时候往往替代了以前那个没有孩子时候的丈夫、儿子、朋友的角色特点,仅仅做爸爸还是同时平衡这个角色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其三在一个家庭中如从小能借助于亲子共读、亲子对话、亲子共同爱好培养等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亲子间良好的沟通模式,还能给孩子更为自然养成的理性沟通教养;其四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养育方面要有适当的角色分工——谁严谁慈、意见协调这些都非常重要;其五老一代在养育孩子的情感联系上可以有更多介入,但是在对于孩子的观念影响与行为规制上,需要有所节制,这个与孩子的社会化方式与模式很有关系,直接涉及到未来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
本日场景:今儿上了管理学院的《在发展中市场做生意》的课,和哈佛商学院课很不一样,偏理论不过也还有启发。下午的《信仰与公共治理》讨论有意思,要专写一博。晚上庆祝以色列新年。我们准备做个每周活动的“耶鲁夜聊会”。
本日小诗
如纯
一支烛灯,
就可以照透我的私心。
不劳星辰漏夜,
俨然清风美丽的眼睛。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胡椒酒虾
选基尾虾一斤,用剪刀剪开,弄干净肠线晾着,先起油锅放入姜片,入虾快炒一分钟,然后放黑胡椒粉与食盐酌量,再炒半分,放入干红葡萄酒二两,将虾稍微翻炒后起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