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在课堂上倒时差

(2007-08-26 08:45:11)
标签:

文学/原创

    大部分的时候,我习惯了国际旅行,对于任何时差并不感到特别存在,部分的是因为我一到飞机上就睡觉,似乎这对换时差很有帮助;部分的是我大部分的出差是在谈生意或者出席会议,那种场合一般就是要么直接在说话或者隐在人群中,所以要么打不成瞌睡,要么打瞌睡别人也看不出来。但这次是在课堂上调时差,第二天就有其他学者朋友问我是不是时差发作了。

    耶鲁所在的纽黑文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是12个小时,也就是我和国内的朋友正好黑白颠倒,也就是与来这里之前的我自己黑白颠倒,那我调时差的目标也是要把自己黑白颠倒。前一阵去非洲大约是5-6小时的时差,去韩国是1小时时差,去欧洲则有7-8小时左右。对我来说,6小时以内的时差调整的压力不是很大。

    调时差的关键是计算到了目的地以后的时间,然后在飞机上旅行的时候调整好睡与不睡的安排,不是一味不睡也不是一味乱睡,通常如果需要睡觉,喝点飞机上供的葡萄酒,戴上眼罩是不难做到的;而要不睡,最佳的方法是看飞机上的电影,如果是坐的象美国联航、新加坡航空那样的飞机,电影就比较新,国内飞机的电影就差很多,这次坐的国航看到冯小刚拍的老贺岁片《大腕》,说的是主角如何利用一个好莱坞名导葬礼圈钱的事情,就想起来前一阵我写的《中国太商业化了》的博文。到了目的地,最开始一天的睡觉安排也很重要,不是随从自己的生物钟安排睡起,而是尽量能撑到与本地的作息安排接近的时候安排睡觉与起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告诉本地的接待者与主人自己正处在时差里面,否则人家该对你打瞌睡或者该睡不睡的行为感到奇怪了。

    有人对于国际旅行还是在心理上有一种重要的时空变化感,不少人对于哪怕去邻国访问也很隆重地准备了一大堆行李,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我们固化的时空观。如果你从北京去韩国,与从北京去上海,甚至你从北京的东城去顺义,在时间上并没有大的区别。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不同地方与国家旅行与工作,从而对于时空的阻隔感受有了很重要的变化。现在我如果只是去香港或者日韩,就往往只带小旅行包一个,一副随时走路的样子。能提醒我们出了远门的最重要的事物恐怕就是时差了。如果我们调得好时差,那么我们就在这个星球上穿行的自我感受就会进一步变化,那种“地球村”的个人感受就会非常明显了。

 

今日感慨:在课堂上倒时差

 

本日场景:骑自行车去认耶鲁各个学院的门,再骑贯城市感受下耶鲁的位置。对几个墓地和城边湿地印象深刻。发现居然公寓后面的街也是有很多餐厅的。哈哈,一周运动,还坚持晚餐简吃,减四斤。有成绩,哈哈。

 

本日小诗

 

秋醒

 

凉爽里有蝈蝈的叫声,

夜半的梦萦洄得清净。

记得天出奇的蓝,

每一缕风都酥得透明。

早晨我醒来,

露水还瞪着这么大的眼睛。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虾糯蒸藕

    用活小龙虾肉三两切碎,半个面包压碎,二两糯米饭揉柔,相互和在一起,加食盐适量。用两只藕,按节切下,从较大那头把米虾肉塞进藕孔,用蒸屉蒸至二十分,取出切片可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