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前同事的姐姐向我咨询儿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回答是“意志”;又问对儿子的教育应该如何着手,答曰:选择事情,让孩子先想,然后鼓励其行动,可以指导其产生想法,但不可轻易替代之,其中鼓励甚为重要。有博友就说了,你连老婆都不曾讨得,怎么好意思大大咧咧去帮人家咨询。我说这你就不懂了,我还没有谈恋爱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咨询我恋爱问题;我没有做房地产,就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咨询我房地产项目;我没有在台湾做选举,还有人咨询我台湾的选举问题。坦率地说,我的咨询还不算是太差的,因为很多时候咨询的关键不在亲历,而在于研究的周全独到,还有解读与设计的天份。
我以前曾经介绍过说,我的一位老总朋友主张:女儿要在城里养,盖因女儿如水,纵是一般人家也要爱怜着养;而儿子要在乡下养,因为男子如石,没有点应对艰苦的经验,纵有才情,也难持久,尤其不适合承担责任。我认为他说出了我心目中男孩之养的第一条判断:男孩要在经历一定的苦难中形成担当的特点,面对挑战也就是一个行为习惯,是在遇到不利情况下的反应模式,顺境不适合意志的成长。别整那么多琴棋书画,别整那么多风花雪月,浪漫人格使得孩子有太多的多愁善感与回避挑战。第二条判断是应该给予男孩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但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里我的鼓励是指有启发性的提示(比如一件事情有几个方面的可能性与选择,但一定要让孩子尝试进行自己的选择),还有及时的正面的肯定,这不是给予指令,也不是过于简单的“代太子读书”,要培养男孩的是独立决策的能力,增加果断性,又能按照一定的方式获得信息,尊重其他人,这个时候父母扮演的角色多是说理性的,父母要习惯对于男孩子说话,凡事都要说出一个道理来,这对于孩子在家教中养成思考与逻辑条理的素养就很有必要。第三条呢,对于男孩我是主张父母中要有一人是扮演比较严厉角色的,我说扮演是说他们中要有自觉的分工,不是简单按照他们自己的本性而为,因为对于男孩来说,探而过险或者懒于探险的两种情况下都是需要鞭策的,当然今天这个社会不提倡打孩子,但是我想并不反对某个时候严厉的颜色、严肃的表情、慎重的谈话,甚至必要的惩罚的设计,这样的措施以不伤害孩子的任何尊严为前提,但又要让小孩子对自己做的不妥当的事情,有所反思,有所畏惧。
这是一个给孩子讲道理与挖掘与孩子的共好的时代。我还记得给上海一位老总咨询儿子沉缅于游戏的问题,我就问老总,你玩过游戏么?答说没有。我说你没有玩过怎么知道游戏不好?他儿子就在一边说对啊。我再说,你天天陪客户喝酒,知道喝那么多对身体不好怎么还天天喝?老总说那是因为有用。我说,那你知道游戏也有用啊,至少比很多老师沉闷的讲题更有趣味的用处啊?他儿子就说对啊。那我又问儿子学生的责任是做什么的?他说学习啊。我问学什么?他说学课本知识啊。那我问,你每周有几天晚上在学课本知识?他说一天也没有,那我问你觉得这合适么?最后达成的交易是:爸爸负责学习游戏,每周减少陪客户喝酒吃饭两个晚上,陪儿子游戏;儿子可以一周玩三个晚上的游戏,但是另外四个晚上必须看书,除非儿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多赢了爸爸,那么他就可以多玩一个晚上的游戏。这不是最终解决方案,但是这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比过去大家只沉缅在自己的事情中,同时亲子关系紧张的局面要好的解决方案。
这个时代传宗接代的观念已经很弱了,所以生女孩的观念盛行起来,而且社会流行文化中阴柔的特征也更明显,这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体力工作的需要,所以也是自然的,因此男孩的女性化趋势是很难阻挡的,尤其在未来做爸爸的本身就具有女性化气质的情况下。不过,我们坐下来做点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跟所有流行文化一样,流行未必健康,流行也未必有竞争力。其实不管怎么改变,大家看邻家的孩子,对女孩总是觉得邻家的妹妹可爱,而对男孩总觉得是邻家的大哥可靠,我的意思是说,女孩可以照着永远的妹妹去养,而男孩则要朝着大哥的模式去养。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见笑见笑,嘿嘿。养子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日场景:今天主持同济百年校庆的企业家论坛,大家现场表现相当不错。晚上参加同济管理学院浦江游轮百年校庆活动。非常感谢同济大学粉丝师生,至少拍了近百张合照,热情啊!同济学风踏实,强调团队价值,很棒的实用人才产出地,我们上海公司副总杨博士就是同济的校友噢。
本日小诗
雨鸢
友情就是淋漓的飞雨,
为我每天的心情培上鲜花。
即使美丽成了飘泊的叶,
你留下的眼神,
还是美好的神话。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鳕菜煎饼
用鳕鱼肉一斤切成细末,再用菠菜半斤切碎,加姜末、葱末、细盐,并相当部分淀粉顺时针搅拌三分钟,成较稠厚状,用大约三勺油放到平锅内到中热水平,将鱼菜糊做成小饼状,热煎两分钟翻面再煎两分钟起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