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常人也要有慈善习惯

(2007-04-24 08:17:00)
    近日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谈到慈善贡献的时候,指出慈善不只要看富人,常人也应介入慈善。对他的观点甚表赞同,在这方面我一向有三个主张:其一普通人应有慈善心与慈善行为,贡献不在大小,关键要形成自然的心理与习惯行为;其二不应鼓励以不正当方式进行资本积累,然后再做善事的“立地成佛”模式,不当之钱只是对社会的清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慈善,因此企业在幼小的时候就应当追求正当发展,也应当有慈善行为;其三慈善不必是钱,而是关心、分担、悲悯,也可能是参加义工、支持学术研究、照顾失家宠物等多方面的表现。

    新的“富豪慈善榜”刚刚公布,它固然展示了不少慈善大豪的社会贡献,也让其他有能力做较大贡献的有钱人有了学习的榜样,但这种榜也给大家一个误导,就是似乎有大钱的人才负有慈善的责任。《圣经》中的耶酥曾表扬了一个捐了三个铜钱的寡妇,说她将她所有的都捐了出来,就是特别蒙受祝福的。其实人的成熟行为高度受限于其幼时的家教与行为习惯;人在富有时的行为也高度受范于其贫难时形成的对社会认识与做法。每个人均有慈善能力:一个贫困的人其实身手健康完全可以帮助肌无力者;一个没有余钱的人完全可以参加志愿捡拾垃圾的社会活动;只有很少存款的人也可以捐出三块五块给红十字会。中国也许80%是普通收入的人,但一人捐一块就有9亿多,就可以办许多事。说到底,爱心与慈善是一种氛围和风气,如果普通人都没有慈善心,一个富人捐点钱,受益者徒得钱并不足以得到社会爱心;或者一个富人捐了钱,大家反倒把妒嫉的心思转到那受益的人身上去,足以让他更为倒霉;甚至如果那受益者没有慈善心,他倒把受惠看作是富人该当的行为,所以也没有多少感恩心,令慈善者有挫败之心;或者那些受益的群体解了困,却并不将感恩的心转移表现为对其他人同样的慈善关爱之心,徒长只受益不施报的贪吝之气。

    我多兄弟姐妹,也非生自殷实之家,小时候我家不放爆竹,父母就是省点钱,觉得把钱放到空中是浪费,但对来家乞讨的、邻居有需要的却从不吝啬,所以父母在社区里有很高的威望,对我们孩子也是很好的榜样。我想,常人的慈善行为不只是良好的社会风气所需,也是对孩子的良好示范与熏陶。我们今天有太多收受的教育,而太少良性施舍的训练,因此孩子的基因里私心的因素过浓,也影响到其在未来社会中的开放心态与发展机会。人没有慈善心,更易发展受限,也更可能成为慈善的对象;而那自小清贫但有慈善心与慈善行的人,则虽起于贫寒,或可成长为受人认可与支持,而成为更能帮助人的人。

今日感慨:常人也要有慈善习惯

 

本日场景:今天与客户开会,开得很不错噢。要离开纽约了,这里的天气反而可怕地好呢。昨天作客那家的现代艺术装饰很打动我。在纽约总能发现些这样令人意外的玩意儿。五月十二日下午节目粉丝团在上海有首次联欢会,也欢迎大家参加。

 

本日小诗

 

归本

 

曾自比无骨的清风,

恍然与花蝶同舞。

现在,

知道该与小可爱蚂蚁做伴,

或者,

就做一只沉默的苍蛾。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姜蛋豆腐
    选白勺20只,选嫩豆腐一块,养在热水中少会,用快刀轻轻切成小块,每一小块放入勺内。用鸡蛋三只,打在碗中调匀,不加盐,然后起油锅快炒一分钟,在很嫩的时候起锅,在每一块豆腐块上放一小层。最后用日本菜中常用的腌红姜,切碎,放在每一块豆腐的鸡蛋层上,做凉菜食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