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年前的教育文化相比,今天的学生与他们的家长对于一些学科有着病态的功利性的兴趣,这些学科比如管理、法律、经济、信息管理等。病态是因为不管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是什么,只往这些很窄的几条路上走;功利性是因为一门心思地认为,这些学科将来可以有好工作,甚至可以招财进宝、地位风光。
其实不管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我感到一些最基础的学科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尤其以高等数学、基础物理最为重要,同时需要文学、艺术鉴赏这一类有助于开发想象力的学科。如果要让青年学生获得一个有意义的未来,重要的不是在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她确定一个功利的领域,而是要激发他/她的想象力和企图心。孩子自有他们的潜力,基础教育甚至直到本科都是在为挖掘他们的潜力做准备打基础。也不必把本科就当成了专业,说到底就是在青少年们还不太懂到底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的时候的一个偶然选择,大可不必那么正儿八经地去求什么专业对口。我是建议尽量让孩子们上本科的时候,学得杂七杂八一点,尤其要多少学一点高等数学,至于本科的管理类(无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学科则看似有用实则有几大弊端:其一,管理类学科需要学生有适度社会经验背景,本科就学习,学不知所学,大半事几倍倍功小半半;其二管理学科是诸多基本学科知识的应用,本科学之,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徒增学生自以为是之气而已;其三各院校管理研究生类师资尚十分吃力,本科类师资更微不足道,许多地方就是在敷衍了事,使一帮同学在黄金年华徒有管理学学生之名而无管理技能之实。所以现在对管理类本科趋之若鹜的同学及其家长实在有必要谨慎。
因此,我主张回到本科的根本,让孩子们在文学、高等数学、基础物理、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学、文化学这些学科方面掌握更多基础的知识,再在这个基础上多一些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结合到更为明确的个人爱好,去选择更具职业应用性的第二学科或研究生学科。因为如果没有适当的基础学科背景,在高级职业应用技能和研究生学习方面也很难会有较可观的长进。

本日场景:大早见一位半商半学的哥们,做的学术调研质量不怎么地。中午与一位软件发明人中饭。下午会见美国州议会联合委员会的秘书长,对州议会工作机制有更多了解。接受《落基山报》的专栏作家采访。晚上与丹佛大学中美对华项目本宁教授的沟通很好,还能在纽约会上见。买上电话卡,猪猪们就可通话了。开心!
本日小诗
清纭
整片的阳光,
化作向你招展的风屏。
我把自己等待的心情,
收拾成落基山巅的雪色,
静明如莹。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咸瓜毛豆
将黄瓜三根放阳光中晒三日,然后放三两盐箦之两日,再晒一日,洗净切成碎片。起油锅,先放鲜毛豆三两,爆炒五分钟,再放咸瓜末,炒三分,加砂糖少许可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