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清明,爸爸离开我们已经12年了。腊月29,我去了父亲的坟头。在爸爸的墓前匆匆三鞠躬,还留下了一张影。这是父亲去世后我第一次来到他的坟前,而在这以前我只有对着父亲晚年的一张遗像对他老人家默想怀念。在那张遗像上,我的曾经熟悉的丰满、诙谐、美食、乐观的老爸已经被长期的病患折磨得消失了一切的神采。
我是老爸52岁时候的老来生子,他给我很久远的很阳光的生活经验。但对于我来说,爸爸最后在世的五六年是揪心的五六年,那个时候还在司法部工作然后是刚刚创业的前两年,多次病危的通知让我对父亲的惦记已经变得风声鹤唳。最后一次病危通知时我赶回了老家,在家与老爸待了三天之后又回到北京,两天半后父亲去世了,家里人直到给父亲办追悼会时才告诉我。我依然记得那个时候我在公司旁边的太阳酒家边吃饭边痛哭失声,我依然记得是老同事范文为我不知在什么地方做了一只黑套袖,那个套袖我珍藏至今。
现在爸爸的墓在爷爷和奶奶的墓前。在右侧不远的公墓堂里,还放着我的六叔(也是我初中时的校领导)、六婶、四哥袁建,还有几位年高的堂兄的骨灰盒。在腊月二十五的泥泞里,我一一拜望这些亲人离世的所在,想起曾经受惠于他们和与他们相处的日子,心中是一种寒彻的苍凉,如那日飘蒙的冬雨。
爸爸离开我们的这12年中我常常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工作价值中体会到父教的存续,当然除了探望父墓的时候这种清晰的回忆,现在大半的时候我也并不真真切切地记起他老人家。其实,除了家人在无意识中或我们以无意识的方式传承亲人的印象以外,我们很容易把亲情遗忘。因着信仰的缘故,我不是一个主张祖先崇拜的人,但我丝毫也不反对纪念我们的祖先与父辈,这样的纪念时时提醒着我们亲情的存在以及我们在延续亲情中的责任。

本日场景:回到北京,处理公司内务。办公间有灿烂而快乐的阳光,晚上接着上我在清华的课,今天请上次作业最好组同学吃饭。
本日小诗
寻跑
生命,
是一种奔跑。
要用俊朗的微笑,
去挑战迟缓的料峭。
快速路周而复始,
改变永没有句号。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蛋皮包菜
打三个鸡蛋调匀,加水至一碗,加淀粉,调至薄糊状,摊出薄皮饼二十五页左右。起油锅,以细肉丝三两勾芡炒之,再加豆芽、香芹丝、香菇丝暴炒三分钟,加味精、食盐酌量而成,用蛋皮春饼放菜包食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