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神奴主义者

(2007-01-28 08:53:52)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信仰者的素描:他自称“我什么也不信!”但当他在五一长假或者十一长假的时候,在五台山或者普陀寺,也买香也点烛,罗汉菩萨虽不甚分得清,但“凡神面前一柱香”,这成本很低,因为万一哪个偶像有一点点真用处,说起来也有一柱香的交情,这总比什么交情都没有要保险,毕竟也就是一柱香,成本够低!虽然不诚然相信,但他在一个具体的神明面前都往往有“宁可信其有,不必信其无”的心理,也常常用撞大运的心理去向神明求点什么,但与一柱香比起来,这个求却要庞大的多:也许是多销出二十辆车、也许保佑考上研究生、也许是找到一个如意的对象、也许是生个期望的男孩。对于很多人来说,求的对象是上帝、如来、老君、关公、黄大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验这对象能不能胜任地担当自己欲求之物的“搬运工”的角色,尽量真能给我们所求的东西。一柱香要换的东西也太多了吧?这就是他在神面前的投入产出观念。
       不仅如此,他与神明的交易是“后付款式”的,倘若这神明真的有点功力,成就了他的所求,那么他可以考虑“还愿”,这“还愿”就比一柱香可能要金贵一些了,拿得出手一些,但许多人连愿也不还,觉得求仁得仁那是天经地义的。而不少还愿的人的心理之所以惦念还愿,要么是怕不还愿则福气会被这“管用”的神明收回,而他既然“管用”,这还愿还可以成为让神去搬运更加大头的福气的饵料了。
       因此,中国人实在是很人本主义,即以人的算计为高明,以自我的利益获得为核心,在这个基础上,神明实际上是我们不少人所驱使的奴隶,而且条件还相当苛刻。说实话,与在其他社会中那种灵醒与否都可享受祭品的神明相比,在中国人的文化里做神明实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稍有不能如愿,说不定就享受不了祭品,且可能被人家扫地出门。据说在台湾地区,常常在选举、高考之后,不少神明雕像就被砍去脑袋扔在阴沟里,以惩罚他们没有助人得遂心愿。嘿嘿,看看哪些神明那么大胆,没有两下子干不了啥活,还敢来于这等中华儿女面前摆出一付高人几等的崇高模样忽悠了。
 
本日场景:在深圳的阳光下思考,在南方的餐厅里吃饱,下周要进入总结规划周,精神抖擞一点,斗志昂扬一点。
 
本日小诗

默衬

在那一朵脆嫩的花畔,
谁是石岩,
用苍黧的容颜,
衬润她悠扬的芳年。
今日感慨:神奴主义者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鲜汤咸鸡
       将新杀土鸡一只洗净切成七到八块备用。把盐三两放花椒少许在锅中热炒两分钟,与鸡块拌抹匀称后放在大瓷碗中腌放一日后洗净备用。起油锅,放入姜片葱段爆炒半分,放入鸡块,再放入鲜鸡汤两大碗,热水两大碗,煮开后转文火炖一个半小时,放入山药段五到六节,尝咸淡后放食盐酌量,续炖半小时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