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感慨:把会议做成魅力生意

(2007-01-26 08:48:13)
       这几年会议是越来越多,不少人可以赖以为生,大量的会议需要服务,因此也成长出来了一大批专业的会议人才和会议机构,我这一年到头外部参加的会议不下二百个,公司内部会议也在半百之数。今天会议可以说是我们稳定的生活方式之一了。也许你说少了互联网,生活不方便;但少了会议许多人可能也感到生活中会很失落的。2006年底,首次中国会议业的聚会在北京举办,我也应邀为会议业说两句,给中国的会议业做点评价。
       会议为何火起来了?这与我们社会发展的水平有关,今天生活与工作节奏快了,更多的人已经不能接受只是一对一或一对少的个体社交模式中的时间成本,而更乐于接受规模化社交,其中的功利性交易价值与时间投入比更佳;人们更乐于使用各种各样的聚会活动来制造文化氛围与软化简单的人际交易关系,增加人们在群体交流中的交叉交易效应;也有更多的组织运用聚会来作为各种圈子公关、营销的活动形式;会议也为我们从不同与会者、参与者那里吸取可供我们学习、参考的组合元素提供了便利。这样说来会议还真是好东西。一位慕尼黑的国际会议机构的老总说,“如果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的上空撒钱”。实际上,会议今天也在聚拢资源,推动推动经济运行方面是一个活泼的角色。
       如果我们把中国人的会议与欧美老外会议比较有何不一样的特色呢?其一,中国人的会多为小圈子或系统会,而老外的会要么圈子做得更精更小,要么就是更具交叉、跨界的大圈子会,因此要么同质性、私密性更好,要么趣味性与不同领域的见识更多;其二,老外把会的功能用得更为丰富,比如慈善性质的会、临时性的演讲集会、街头传道会,而中国人的会则更官方、更正式、更有场面,但内容则较寡淡,交际与显摆功能更突出;其三中国人的会多有各种各样的廉价人造奖,主办者挣点钱,拿奖者用去忽悠下其他人,这在老外的会上比较少;其四老外的会议管理更规范、事先准备充分、对讲员要求高、内容过滤标准严格,且会议时间控制很严谨,而中国人的会议临时拉客、场面人物更多,信息品质并不高;其五中国人的会议与会者多有附带旅游需要,这与中国庞大的公款开支有关,也与传统公费开支体制形成的会议附带旅游习惯有关,老外的会议附带旅游也有,但个人自费项目更多,且旅游动机不那么强;其六,中国人会议展会更具展销功能,而老外更多概念展示行为,较少将展会简单转换为卖场。
       因此,国人会的数量多,在我看来质量上实在有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举能想到的有五:其一发言讲员应要求其更好地做好事前准备,使用较新信息,并在会议组织中形成焦点议题,勿让讲员按自己思路兴致所至,自由发挥,更应少请照稿念念,没有思想但到处开会的会虫型人物;其二是与会群体细分化,简单的大会模式必然会使会议低端化;其三重视会议流程及时间控制的规模化,培养更多的专业会议主持人;其四对会展设施建设投入应慎重,别好大喜功地造那么多维护成本巨大的会展中心,应多注意建设如帐篷服务这样的低成本设施,重点鼓励发展高水平的会议内容服务及会议管理服务;其五,专业会议机构应进一步发展会议规划与咨询服务,有效地向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会议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专业服务;其六,专业会议要品牌化,且能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坚持下去,不能搞个名堂开个一两届后来就再没有声音了,只有这样,好的持久的会议品牌才能支撑好的会议公司的发展。

今日感慨:把会议做成魅力生意
 
本日场景:爬上了鹿回头,鸟瞰了三亚。快乐的三亚之旅就算结束了。到达深圳,参加企业家的高球活动。
 
本日小诗

看海

我,
看着海的样子发呆,
海,
也看着我的样子发呆。
享受彼此的发愣,
晨光已经不在。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鲜汤咸鸡
       将新杀土鸡一只洗净切成七到八块备用。把盐三两放花椒少许在锅中热炒两分钟,与鸡块拌抹匀称后放在大瓷碗中腌放一日后洗净备用。起油锅,放入姜片葱段爆炒半分,放入鸡块,再放入鲜鸡汤两大碗,热水两大碗,煮开后转文火炖一个半小时,放入山药段五到六节,尝咸淡后放食盐酌量,续炖半小时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