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日本申奥代表团中有人掩面而泣的样子。在我们印象中,曾在1968年东京奥运会后陷入过经济低谷的日本人对待奥运的态度应是冷静、低调,甚至日本国内有许多排斥和反对的声音。这次,奥运回到东京,日本人或以一种沉稳而丰富的心态迎接。
然而,事实却是日本人在申奥成功后激动得泣不成声。
这令人回忆起北京第一次申奥失败的沉闷和沮丧,那正是20年前的事情了。坏消息传来的黎明,天空都似变得昏暗和压抑。当然,待2001年终于申奥成功的一刻,那种狂热和喜悦让许多媒体同行刻骨铭心。
于奥运城市而言,由喜悦到疲惫、困顿和厌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尤其身在其中的市民、职员,甚至可用心力交瘁的噩梦来形容。
它那巨大的欢庆,让置身其中的人陷入灯下黑的状态,感受劳累与不便,以及它对物价、房价、交通等一系列不利影响。愈来愈多的人因此以质疑的目光审视奥运,对之的声音褒贬不一。
面临历史上漫长的经济低迷期,尤在海啸过后,日本再度申办奥运成功,这让我们以极大的兴趣关注日本政府怎样面对和处理奥运的问题。奥运或可振奋日本国民的精神,让日本人重新找到亚洲核心感觉,还有最重要的是:奥运能让更多的人重新登陆日本。因此,我们来评价事物价值时,一定要看它所在这个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
对刚送走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不久的中国而言,此类国际大型活动的吸引力在极大降低,民众的诉求已发生极大转变,甚至它们所带来的驱动和改变都必须面临重新评估。
这些天,辽宁沈阳全运会的赛场,依旧传来诸如看台空无一人、关注度极低的新闻。在后奥运时期,全运会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已降至低谷,全运赛事的关注度低于同期国际、国内其他赛事新闻已是不争的事实。也可由此断定,当今的全运会,也必须面对“调整”和“改革”的现状。
就全运的性质和发展阶段来看,它目前已脱离全国全民的盛会,愈来愈回归为体育行业的全国专业大比武,对社会经济、民生方面正面、积极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媒体对其的期望值也已很低。全运会的形式、规模,以及所动用的财力、物力都应回到有效范围,这样或许能让它充分发挥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及带动全民健身运动中应有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