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举国哀恸的哀悼日。但自从4月14,惊悉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之后,作为普通市民,内心的沉重就未曾消减过。
铺天盖地的哀悼。
哀悼的氛围还未淡去。夜间,偶尔打开了一下电视,恰逢央视播报萨翁“去世”的消息。
气温又逢低谷,用不恰当的比喻来说,这是我36年来度过的最冷的一个4月21日星期三。四处都是中央级媒体庄重而严厉的哀悼声。
邻居大婶在夜色下出门,有人问她:“为何不在家里看电视?”她答道:“都放了一天了。”这样强制的悲伤,也的确容易让人难以承受。
不过,萨翁的突然辞世,确又在胸上的伤口上洒下一把盐。这是油然而生的一种悲伤的氛围。
萨马兰奇先生的慈祥,睿智,胸怀,以及友谊,给我留下深厚的印象。
1993年10月,当中国申办2000奥运会失败的消息传来,我们当时的心情不亚于遭遇一场“地震”。还记得当时那个早晨,高校的操场上一片沉寂和压抑。我甚至在心里疑惑:不是说的好好的么?难道萨马兰奇欺骗了我们?
2001年,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萨翁说出那一句流传至今的“不一定”,中国人的心情被激荡得难以言表。而萨翁本人也被认为中国人民忠实诚恳可敬的朋友。
萨马兰奇影响了国际奥委会,但他并不彻底操纵某个组织。在他包含着热情、慈爱、宽容的眼神里,可以看到这点。他作为中国人的朋友,把奥运带来中国,这其中虽不乏商人般的嗅觉,亦不乏政治家的敏锐和眼光,但给地球1/6的人带来奥林匹克,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居功至伟的贡献。这其中,作为主导的理念是——爱,抛开了偏见、歧视和敌意。
从2004年的雅典,到2008年的北京,作为两届奥运的贴身参与者,我都隐约看到了萨翁的影子,看到了他慈祥的眼神。
尽管悲痛已经无以复加,但是,萨翁逝世,我们还是要好好哀悼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