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城中之国梵蒂冈(一)
标签:
意大利梵蒂冈原创旅游 |
分类: 海外风光 |

【1】梵蒂冈(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梵蒂冈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仅相当于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之国。
【2】圣彼得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尼尼花去11年时间建成的杰作。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
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造型和谐,气势恢宏。柱廊共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

【3】圣彼得大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
【4】大教堂上端的雕塑。
【5】
【6】
【7】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8】大教堂的钟楼。
【9】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插云霄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
【10】

【11】

【12】

【13】教堂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
【14】登上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平台可眺望罗马全城。

【15】在平台上眺望罗马全景。
【16】
【17】梵蒂冈教皇办公和居住地。
【18】
【19】
【20】

【21】

【22】大教堂楼顶。
【23】
【24】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境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

【25】
【26】教堂的大殿堂。殿堂之宏伟令所有的参观者惊叹,殿堂长186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能容纳6万人。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

【27】整个殿堂的内部呈十字架的形状,在十字架交叉点处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的上方是教堂顶部的圆穹,其直径42米,离地面120米,圆穹的周围及整个殿堂的顶部布满美丽的图案和浮雕。

【28】
【29】

【30】米开朗琪罗的伟大作品,称为母爱或者圣殇,是圣彼得教堂里最著名的雕刻,米开朗琪罗在不到25岁的年纪就完成了如此伟大的作品,耶稣躺在玛利亚怀中,圣母毫无悲哀表情,而是平静祥和。

【31】这是米开朗琪罗唯一署名雕刻,名字刻在玛利亚胸前的绶带上。
【32】

【33】

【34】圣彼得教堂大殿入口处共有五扇大门,从左至右分别被称为圣门、圣事门、中门、善恶门、死门。每扇大门上都刻有数量不等的浮雕画,每幅画中都有圣经里的人物或与人物有关的故事。圣门平时关闭,每逢25年的圣年子夜由教宗率教会人员打开。上次打开圣门的时间是2000年

【35】圣彼得宝座,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于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36】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墓碑,也称五圣像。这是贝尔尼尼80岁时受托雕制的作品,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个雕塑作品。端坐在上方的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红色大理石雕凿成的布幔四周是用白色大理石雕成象征仁慈、正义、真理、智慧的四位女神。

【37】

【38】贝尔尼尼的设计制作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

【40】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

【41】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

【4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