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刻尔克》:献给电影另一种语言

(2017-09-07 21:29:11)
分类: 看电影-说说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f8d95fdb9d0ad7b3ed8a48d6230ad4bfx999x1472x148.jpeg;,3,jpegx;3,700x.jpg

 

《敦刻尔克》的片尾字幕上出现了这一句话——“献给所有在敦刻尔克历史事件中被影响的人们”。不是献给英雄,不是献给战士,不是献给死去的魂魄,而是献给所有被影响的人们。单单是这句话,其实已经让影片有别于以往的同类题材创作,历史事件某种程度上成为深远处最真实的虚景,新鲜感带着压迫性的力量从景深处冲撞出来。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80f5f2a89716c5d3f8fd07f4ecc408e8x2386x1000x241.jpeg;,3,jpegx;3,700x.jpg

 

有理由相信《敦刻尔克》是诺兰最精心的野心制作,而影片也有足够的能力把他提升到了真正的大师地位。这是他献给电影的另一种语言。诺兰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电影在其既往语言体系中的新的可能性。他通过创新电影语言和语法作为手段,完成了另一种电影的实践。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75af71b2e038464234c016443f17d500x658x431x100.png;,3,jpegx;3,700x.jpg

 

令人惊奇的叙事结构仍然是诺兰的招牌,港口、空中、海上三条线索,完全跳脱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对于剪辑而言也就是传统的平行蒙太奇。第一条主线,聚集在港口的士兵等待撤退,时间一周;第二条主线,民船船长道森接到征集令前往敦刻尔克救助士兵撤退,时间一天;第三条主线,飞行员法瑞尔和柯林斯的战斗,时间为一小时。而最终这三条线汇集在了同一艘船上。三条线索的交织其实是在布局一种重叠的时间结构,以重复的形式来制造令人窒息的节奏。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0e57ecfd53b4cbf6335366b208b0ea27x652x434x33.png;,3,jpegx;3,700x.jpg

 

诺兰的创作显然是不想局限于传统的所谓战争片。当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历史题材时,诺兰需要一个当事人的角度。一个普通的当事者,当他亲身经历过这桩历史性的“撤退”事件后,他如何看待,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在不知道历史走向的那一刻,身处其中的士兵怎么看?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3be2cbfb4a107edc05824faac0abf2bax1782x1000x545.png;,3,jpegx;3,700x.jpg

 

为了让当事者的反应具备说服力,诺兰延续了自己一贯以实景拍摄的风格,影片大量使用来自二战的真实道具,包括战斗机、军舰、炸弹、民用船等,力图展现最真实的战争场景。当事人很少能有先知先觉,会预料历史的关注。诺兰给足了真实后,用以大量主观视角的镜头来表现“个体”的人在战争中所面临的巨大灾难以及他们的求生欲望。从战斗机的瞄准镜里对准敌机并将它击沉,或从后视镜里发现敌机迫近,以及从人的眼睛里看到海水涌进船舱等,这些镜头以其巨大的感染力传达出作为“个体”的人对战争的恐惧,带来了充分的心理真实。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f6bb9a9c86644c93f71e7880fb5756d0x1500x1000x164.jpeg;,3,jpegx;3,700x.jpg

 

75页的剧本,没有太多的对白,但该发声的人都说话了,该表达的也都讲出来了,精简而内涵丰富。在影片开头一段,当德军飞机轰炸聚集在海滩上的盟军士兵离开后,汤米(Tommy)惊魂未定,他说“my god !”一个年轻的士兵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他无法不感到害怕。之后他就一直在想办法逃离。这个年轻人对战争的看法就在他惊慌失措的眼神中,就在一声感叹中。当三十多万人上岸之后,有老人在路边分发慰问物品,一直在说“干得好”,而有个士兵说“我们不过是逃生了而已”,老人回答他“这就够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简短的对话更有力量。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038b2c227fcf29462c7fb1d328234862x1777x745x139.jpeg;,3,jpegx;3,700x.jpg

 

语言是简洁精炼的,但音乐却是铺陈似的方式展开。诺兰在创造一种安置在观众大脑里的音乐呈现方式,以一种介乎于音乐和音响的声音制造扣人心弦的心理时间。时钟的滴答声一直是背景音乐主要的部分,它让人始终保持着紧张的状态,正如导演自己所说“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cd097907df4656e55e23552990c6e55bx1777x742x146.jpeg;,3,jpegx;3,700x.jpg

 

在诺兰创新性的电影语言和电影语法的包装下,那些传统的战争议题似乎有了新的生命力。《敦刻尔克》绝没有刻意地再去处理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命题,其实当人们在面对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时,持续不断地为自己寻找活下去的道路,或者是努力去解救其他人身处的困境,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极具悲剧性的崇高效果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人之普通与人性之伟大崇高在此又达成了某种的合流。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7/b0d524372ec5cc747990a9b14396936ax1500x1000x91.jpeg;,3,jpegx;3,700x.jpg

“献给所有在敦刻尔克历史事件中被影响的人们”,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底气,这其实也代表着一个导演所能给出的力量感和释放的创作能力。这样的一句话忽然让人想到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事件本身似乎并不成为最紧要的命题了,能够让人心心念念的永远是全景里的群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