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故宫修文物》:不花哨的工作也很酷

(2016-12-18 01:18:08)
分类: 看电影-说说

http://p3.pstatp.com/large/134c0003b8b311d3cdfe

《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版于今年1月在央视首播,共3集,每集50分钟左右,该片真实记录了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一举在B站扬名立万。《我在故宫修文物》不仅展示了故宫文物的原始面貌,也记录了“文物医生”的日常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纪录片中,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可以说是重复、模式甚至单调枯燥的代名词,导演拍摄时会发现,几天的拍摄内容都大同小异,很难有什么情节冲突与矛盾节点,电影版纪录片的节奏也如他们的生活一样,平静如水,在没有旁白解说的纪录中,文物和他们的维修者,都表现出了与时代迥异的状态。

http://p3.pstatp.com/large/134b0004cdef64827a6d

导演萧寒曾说,他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做着这样的工作,能够有更多人对文物保护工作给予关注。豆大的汗珠、一丝不苟的精神、平静的院落......镜头中,人们感受到一种如今普遍流行的词汇内涵“工匠精神”。然而这或许是一个误会,甚或是一种伪命题。文物修复工作是职业的一种,它与其它职业没有高尚之别、高低之差,或许是因为在神秘故宫有这样一群老前辈和年轻人在安静的做事,或许是他们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办公室文化”和院落式安静的氛围,文物修复工作便有了一丝丝神秘和神奇。

http://p3.pstatp.com/large/13490000570e232348b5

但这项工作实在难以称得上是“工匠精神”,或许这个词就不该出现。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人们之所以对这样的工作保持新奇之感,源于此项工作的应尽之责。文物修复,需要耐性,需要坐得住,甚至它不准许修复师的艺术创造,如何把文物原貌复原,便是最大的要求。这些文物修复师们在前辈们的指导与技艺传承中,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而已,然而这样的尽职尽责,或许又是人们所普遍缺少的内在品质。在社会越发多元的当下,“择一事,终一生”似乎显得很异类,因为人们不必把自己拴在一种工作中,为了丰富个人体验,人们完全可以追寻自己众多深感舒服的职业。

http://p2.pstatp.com/large/134c0003b8c1c3e3f12c

召唤内心,做喜爱之事,恐怕是这部片子的精髓,而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好,做到了工作本该有的要求,便是了不起的事情。中央美院的屈峰应聘时有些不甘,他当时想,这样的选择或许会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因为生活缘故,比如为了户口,他选择留下。枯燥的生活曾让他选择逃避,但慢慢得,他似乎领悟到了什么,越做越耐心越做越开心。“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深深爱上这份工作的屈峰开始悟到“格物致知”,这是因为找到感觉后的深爱的体悟。

http://p3.pstatp.com/large/134a000093b9879e05f8

而更多人反而在多元的选择中迷失了自己。有一位观众问,为什么选择越多反而越来越迷茫?其实文物修复已经点明了要旨,只要是深爱的东西,表面上再枯燥的事情,你也能找到乐趣。“择一事,终一生”不见得有多么高尚,修复师们也不见得会做一辈子修复工作,如果有其它深爱的事情,即便辞职又有何妨呢?酷酷的他们,未来不管如何选择,都是幸福的,这是修复工作给他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才是人们喜爱这部作品的深层原因。

http://p3.pstatp.com/large/134d0001c26a1a39c4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