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不负自己,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电影《危城》: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

(2016-08-08 23:39:40)
生不负自己,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电影《危城》: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


“虽千万人吾往矣”意为纵然面对千万人的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危城》当中,古天乐饰演的癫狂少帅曹少璘,枪杀三条人命之后被刘青云饰演的杨克难逮捕,曹少璘提出玩一场游戏,赌杨克难不敢杀他,赌注便是全城人的性命,由此引发了本片最大的一个矛盾冲突,即放与不放曹少璘。在这样一个面临生命危机的环境之下,普城市各方势力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杨克难作为普城本土的保卫团团长,深明大义,公义为本,坚持不放,以商人宿老为首的权衡利弊团体选择放,并为了放人向保卫团宣战,而以普城普通百姓为本的势力,则选择乞求杨克难,放人。

随着游戏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普城的水被搅得越来越浑,由此引发出了一场场考验人性的抉择。

生不负自己,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电影《危城》: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




但事实上,放与不放,看似有两个选择,但其实只有一条路而已,放了是死,不放,也是死。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怪圈式的规律,知道的越多,就越痛苦。究其原因,你知道的越多,背负的就越多,要考虑的东西也就越多,而且,你不仅仅要考虑自己,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人。

再看《危城》,杨克难的态度很明确,不放,他其实是知道的,曹少璘这个人无论是放还是不放,普城的百姓都难逃一死,难道普城的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影片的处理是很暧昧的,他并没有直白的指出百姓是怎么想的,而是直接用行动表明他们希望放人,但百姓到底知不知道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笔者认为,他们是知道的。

生不负自己,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电影《危城》: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


回归人性本身思考这个问题,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相对的强者,如曹少璘,一种是相对的弱者,如商人宿老,如平民百姓,还有一种是如杨克难,他非强非弱,只代表自己的立场,但坐得端行的正,本质善良。第一种人容易成为伟人、恶人,第二种人终将归于平凡,第三种人代表无限的可能性,他能成为英雄,路人皆知,或者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但当这三种人放在一起的时候,很多选择,将不会尽如人意。人终归是群体的动物,会相互影响,在利益纠葛之下,也会产生抉择的冲突。强者创立规则,或者藐视规则,曹少璘可以为了一个游戏,拿全城人的性命做赌注;弱者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即便他知道自己会失败,会死,但只有一丝希望,他还是想要紧紧抓住不放,但是你要他通过付出来做一件高风险的事,他会本能的逃避躲藏和不愿相信;而只有杨克难这种人,深析利弊,知道自己心中所坚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在他面临危机的时候,他才会选择去勇敢面对。

生不负自己,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电影《危城》: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


杨克难很了解自己,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我都没做错,会输什么呢?”

是啊,他没做错,他走得路在他看来是最正确的路,但是前面说过了,人是群体的动物,会相互影响,在利益纠葛之下,也会产生抉择的冲突,杨克难没错,错的是他的身份,他是保卫团的团长,是第二种人赋予的职能,因此当二类人的抉择产生冲突的时候,杨克难只有选择辞去团长的职位。

但辞去职务之后就万事皆休么?不会。

生不负自己,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电影《危城》: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

杨克难是第三种人,他尊重了百姓们的选择,但同时他也要遵循自己的选择,因而他留了下来,他坚信“天会选择让谁死”,也相信“有强权就没公理”,但他更相信,公理,终将战胜强权。

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我也要尊重自己的选择,你可以反对我,我也尊重你的反对,但我该做的,我还是会去做,也许在一般观众看来,杨克难是为了全城百姓才留下来与曹少璘对抗的,但事实上,他却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坚持留下来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留下来,是为了能够不负,真正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