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山》:意味深长的行走

(2014-11-25 23:31:32)

《转山》:意味深长的行走




西藏,意味着什么?意味深长、意味良多、意味复杂。西藏,首先是其具有特色的现实存在的文化。其次,是汉民族、中原文明、欧美等处于各自的视角,对其进行想象和观察、塑造。无论如何,那些山、那些云、那些人都在那里。路在脚下,不走,路就不等于不存在。禅修有多种,行走本身就值得尊敬。


《转山》是一个台湾青年对西藏的冒险,从冲动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接触、感悟和沉积,西藏的某些神秘气息沁入。郁达夫的履痕处处往往在江南,张书豪的生死疲劳却在高原,两者都是美,并不分高低。中国人向来有行走的习惯,从孔子、墨子到李白、杜甫、辛弃疾、陆游、徐霞客,远游意味着亲近陌生。陌生的自然、人物和风土,赠予行者的冲击,是单纯的阅读、思索而不能获得的经验,行者的反应,介乎宗教虔诚与前辈阅历之间。张书豪的路,前人行过,后人也将行,藏人行过,能来的人终究要来,每个人都是过客,有缘有份在此。


苦行是对自我的简单确认,通过看似简单的掘进,将复杂的心灵活动简单化,人和自然履行苦难与澄清的契约。故事原型谢旺霖、导演杜家毅,都达到了怅然欣慰的境界。此间乐,不可说破。《转山》的票房,注定不得意,我想这也是当前浮华世界的注定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