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女人的半生之后
(2012-07-10 00:35: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看电影-说说 |
八十后的人生猜测过去,实属趣味不大,若将八十之前对折了,是四十。于女人来说这多半是困顿年纪,上有年迈父母赡养,下有将成年未成年子女抚养,事业侵扰着家庭地位,家庭阻碍着事业发展,夫妻感情早已被生活琐事摧残,心怀的丝缕浪漫为现实种种嘲弄。用八个字形容颇为贴切“承上启下,内忧外患”,生活如险山夹道里风光自成,水平浪稳下暗流汹涌。
由许鞍华执导,萧芳芳、乔宏主演的《女人,四十》曾轰动华人影坛,更是把当年金马奖诸多奖项收归囊中,导演许鞍华用她一贯独特、细腻的个人风格,借用电影这一表现手段,从细微的生活琐事出发,将一个四十岁女人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无奈展示给观众,而萧芳芳的传神演绎更是为电影加分不少,阿娥这个香港普通小市民面对生活工作里种种困难所表现出的坚韧、乐观、泼辣、无畏的精神无法不引起观众共鸣。整部片子犹如溪流平缓、温和,很多真实生活细节铺陈开来,看似平淡却是生活本真。
女主阿娥是个忙于家庭和工作的中年女人,跟婆婆感情很好,这份感情却在婆婆突然离世戛然而止,原本紧张的翁媳关系更是在公公患上老年痴呆症后矛盾加剧。自己和丈夫要上班,儿子要读书,小姑远嫁台湾,请得起菲佣住在富人区的弟弟弟媳推脱责任拒不照料痴呆的公公,阿娥无法不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矛盾。工作上,新来的女同事更是虎视眈眈她的职位。
女人走过二十是花样年华,走过三十是成熟积淀,走过四十想要享受岁月带来的那点优雅、从容实在不易。阿娥长久站在档口等翻白肚的鱼死掉好捡便宜,超市大减价时挤在人流里为丈夫买特价米,公司的卫生纸卷塞满阁楼,不得不送公公去乡下老人院后情感上难以压制的痛苦和自责。关于老人院这一特殊场所导演在后来电影《桃姐》里有更为细腻、全面的描述过。终身未曾婚嫁,年过六十的女导演,对于老之所依更敏锐,更有个人焦虑。
电影里有一片段,阿娥和婆婆在厨房忙碌,镜头慢慢拉远,斑驳墙壁,牢笼一样的窗口,独是窗边一丛爬山虎,荡漾着翠绿生机,与这丛绿相应照的是阿娥在亲情和事业之间做出抉择后,脚步轻盈的迎着灿烂阳光走在绿树成荫的大路上,丈夫收到阿娥简讯后,遥遥看到自己的爱人。此前因无人照料痴呆的公公,丈夫提及让阿娥辞职专心做家庭主妇,阿娥像被踩到尾巴一样激烈反驳,除了工作自己还有什么?如何都不会辞职。对于四十岁女人,除了工作还能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存在的真实性?容颜早已流逝在时光里,所谓爱情也都在细水长流里变成左右手的亲情,孩子成年后必将展翅离去,工作是仅存的一点乐趣和慰藉,几乎是最后底线和死穴,触不得,点不得。女人独有的温柔天真让她放下底线抛开死穴,选择回归家庭。这种取舍是自我牺牲的最终选择。
萧芳芳在整个角色的拿捏和塑造上独有心得,大花裙子包裹着伶仃消瘦的身体,卷发,涂到红艳艳的唇,市井尖刻里混杂着本质纯善,纤瘦羸弱却又爆发力十足,四十岁一切都并非圈禁自己的围,四十之后依然可以迎着朝阳向大片大片的绿走过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