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一生可以读两次,一次在孩提时代,那时天真无邪,对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信以为真;一次在后来,很久以后,那时对童话的虚构已了然于胸。”
这是去年儿童节,我在送给一个儿童的书里读到的茨威格的话。不愧是洞察人类心理的大师,茨威格就是这样令人心惊。
一生中的童话阅读,我们已经有过孩提的一次。在小学时曾经一年的休学时间里,读了那么多童话、神话和民间传说,还有《聊斋》,使得之后很多年里故事刚刚开头,就立刻知道结局。根据众多的故事,即使是一个小孩,也慢慢地推导出了西方理论所说的“神话原型”。
但是一生中的第二次童话阅读,是什么意思呢?是真的指我们再一次阅读童话,还是说我们的心灵在多年以后,回归到童话时光?多年以后,尽管已经对童话的虚构了然于胸,然而还能回到童话,达到的是“丰富的单纯”这个很高的境界。
如果对“儿童”这个词作几个意象的联想,我想到的是阳光、笑脸、花朵,还有就是童话。儿童时代,就是人一生里的童话时代。之后我们将经历的是什么呢?短暂的诗歌时代、然后是漫长的小说时代,最后呢,应该是一篇淡然的散文,而如果竟然是一篇童话,那就太幸福啦!
祝我们大家儿童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