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D4:阆中古城(2011.6.7)

标签:
20116月四川成都阆中古城旅游 |
分类: ★~行.云千片 |
★~第二天,六点多,蕊就起身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记得我在迷迷糊糊中,跟她告别,彼此说了些下次见面,要多带人一个人的豪言壮语。哈哈,还好不是在清醒的时刻分别,不然多伤感啊。
睡到九点起床,打算继续在小镇里逛逛,经过昨天的夜游,我已经把古城几大街巷的大概方位了解得差不多了,想再去找几家大院看看,然后下午返回成都。
出门,随便找了家面馆吃了一碗张飞牛肉面,4元,味道比较一般。然后凭印象找到古城的另一处入口,一大清早,又是淡季,街道上几乎没几个游人,显得很悠闲。第一个进入眼中的院子,就是土生金客栈,之前在网上查咨料,就有网友推荐过这家客栈。它原是一家胡姓安徽巨商清初在阆中开设的钱庄(会不会是胡雪岩的先辈?),占地1000余平方米,为川北地区现唯一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安徽风格的建筑。该建筑为三进三重串珠式结构,房屋由外向内逐级增高成步步高升之势,四墙合围呈高高的风火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整个古建筑保存完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既是钱庄,自然与其它客栈有所不同,走进大门,绕过屏风,大厅就有一些钱币和钱庄常识的介绍,再往里走,是一个宽敞的院子,种了栀子花,开得正盛,香气袭人。院子两边也有贵宾厢房(客房),往里走,是过去钱庄的金银玉珍珠玛瑙仓库,现在也都改作了客房,不复往日的神秘莫测。
从土生金出来,接下来去找昨天看过的杜家客栈,途中经过华光楼,决定进去参观。一直想找一个高点俯看古城的全貌,这座高楼应是不错的选择。
华光楼古称南楼,是阆中现存楼阁中,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的,因此被称作“阆苑第一楼”,多次毁损,现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是号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的标志性建筑。俗语有云:“阆中有个华光楼,半截矗到天里头”。
华光楼,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是一座过街门楼,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盖翠绿色琉璃瓦,楼身通高三十六米,共四层。内有梯可以层层攀沿,四周游廊挺出供人凭栏,更有诗文匾额供人赏叹。
买了门票登楼,票价十五元,比起张飞庙和贡院,还是要便宜许多。对于观景来说,性价比更是没得说。早上十点半,整座楼只有我一个人,实在是清静自在。
著名诗人杜甫,陆游都曾游迹于此,留下墨宝。楼内的两对楹联可见一斑。“屏山当户丹青城廓放翁诗,字水绕城烟雨楼台道子画”,“工部妙笔放翁豪情道尽嘉陵山水,津口渔灯辰桥车马看来阆苑古今”,在所有诗文当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所作的《南楼》:“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马鞍岭上浑如锦,伞盖门前半是花。”看着眼前的美景,读着朗朗上口的诗句,仿佛依稀可以看到千年之前诗人眼中阆苑仙境的动人容姿和绝世风华。
这个楼梯又窄又陡。还好减了肥,不然卡在中间可如何是好?
墙壁上很多三国故事的壁画。
不知道对面山上的亭子叫什么名字?
青青屋瓦,好有感觉。
李献卿的名句,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哦。我住的张家古院就挂了这首诗。
对面就是嘉陵江。所谓青山碧水。
下楼的感觉就更怕怕了。
这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一张了吧。天然的一贴画屏。10点50,下得楼来,继续去拜访杜家客栈。
走到江边,发现一家户外俱乐部及红酒咖啡馆,大白天的,关门闭户,还没有开门做生意,但是可以想像得它晚上的热闹和人气。可惜昨天晚上和蕊没有走到这里来,不然说不定还能遇见帅哥,来一场旅行艳遇呢。
这人都到哪里去了?走了半天,没见一个人。大概太热了,都窝在旅馆里吹空调,聊天,打牌,搓麻吧。只有俺,顶着烈日边走边拍,真是不容易啊。估计这一趟出门,回去又要黑好几个色度。
这个院子好像叫海堂苑。墙上有浮雕的“福”“禄”“寿”“喜”四个字。
阳光透过天窗,在桌上洒下点点班驳的光影。应该就是匾额上所题写的“瑞气盈庭”的美好意境吧。
能跟心爱在人在此偕老,该是一件多么幸福浪漫的事啊。
阆中之行,虽然有很多的遗憾,以及更多的留恋,但是回程的脚步却不容我有半刻迟疑。24个小时,对于一座千年古镇来说,实在是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无论停留的时间是长是短,能够把出游的计划一一付诸实现,已经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