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勇高考作文讲座(一)
(2013-07-05 10:26:17)
标签:
高分高考作文讲座人生经历泥潭教育 |
分类: 备课资料 |
菏泽讲义
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
高考核心内容:四大文学体裁
1
2
3
4
文学作品的三大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
(
(
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孤女在偷偷的哭泣。
(
(
(
八种修辞手法
每每这个时候,就觉得天变得远了,世界变得大了,自己变得很轻很轻,仿佛能够飞翔。这个时候,是读一本好书的时候。
书是一双神奇的翅膀,纸页哗哗翻动,便流转了千百年时光,带我去从未见过的世界翱翔。读一首词,便看见易安梧桐细雨的庭院,庭院里冷冷清清,乱世的美神带着哀伤寻寻觅觅。读一篇散文,便到了明月山风随流水的赤壁之下,听东坡滔滔的讲述人生的得失,赏那遗留在历史中的动人美景……在那些尘封了的时间之中,我看见千骑卷平冈的威风,看见寂寞锁清秋的哀愁,看见佛狸祠下的一片神鸦社鼓,无尽悲凉!于是了解了历史,感悟了人生!
书懂得美最深刻的内涵,在我的肩上轻轻提点,携我一同去发现和邂逅。在雪国里遇见身穿春色和服的川端康成,一起倾听驹子的琴声消散在远山之中,看凌晨四点的海棠,安静无香。于是我懂了怎样品味生活,学会发现存在的美。在无人的阁楼遇见独自一人的张爱玲,听她讲平生三恨。她说她最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于是我了解了生命在于平淡和优雅的结合,才能绽放真正的美丽。
书本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却永远不会长在谁的肩上,它刻在心里,升华灵魂,带我飞翔。灰心失落的时候,带我看霍金怎样身残不屈,用一根手指感动世界;迷惘不前的时候,带我飞向史铁生的身旁,和他一起数着树下的光斑,思考生命的价值;疲惫不堪的时候,送我去最轻松美丽的地方,听文字讲温暖的家长里短……
油墨印香,一行行,一字字,那都是飞翔的力量,是不会耗尽的,在时间中沉淀的力量。
忙碌之余,闲暇时光,阳光晒着的时候,微风吹着的时候,我总改不了这么一个习惯——读一本书,伴着杂香,然后闭上眼,让心在文字的广博世界飞翔。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评析]
“腹有诗书气自华”,此语配此文,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以书为“翅”者不少,但写得这么好的实在太少。书与翅膀,既有形似的一面,“纸页哗哗翻动”如羽翼片片起舞。更有神似的一面:雕刻时光,品味美丽,抚慰心灵。文章在这三点神似上做足了文章,且从外在(“在我的肩上轻轻提点,携我一同去发现和邂逅”)到内在(“它却永远不会长在谁的肩上,它刻在心里,升华灵魂”),举重若轻地将“翅膀”的涵义层层展开,再佐以大量材料,的确言人所未言。
此外,文章的表达更是耐人咀嚼。大量比喻、排比的运用自不必说,第一、二两段,先是逍逍遥遥,最后点出“这个时候,是读一本好书的时候”;全文轻松摇曳,最后一子定局——“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种“描绘先行,旨意后出”的写法,十分别致——看似慢条斯理其实章法分明;看似无心无意其实言语精到。
总之,在文,是气定神闲;在人,是聪慧洒脱。本文表现出作者良好的语文素养,值得推崇。
优秀习作:
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我躺在树下的摇椅中,轻轻的打开手中的书本,享受这一段惬意的时光,任文学带我去那那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文学是我隐形的翅膀,带我认识这大千世界的繁华,让我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妙,使我明白人间生活的真谛。
文学是我隐形的翅膀,带我去未知的世界尽情的翱翔。我没有去过西湖,但是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领略了西湖的无限风光:我没有经历过亡国灭家的动荡,但是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我感受到了从一国之主变为他人阶下囚的无边愁恨;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王维的:“醉卧沙场君莫实,古来征战几人回”让我懂得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我没有去过江南,但是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看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文学带我去观赏各地的美丽风景,带我感受各种人生经历,我体会到了别样的人生。
文学是我隐形的翅膀,还带我去美丽的世界尽情的翱翔。走进《汤姆叔叔的小屋》我看到了老汤姆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遭遇,但是仍然坚信上帝,以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他是美丽的;走进《江城子》,我看到苏轼在亡妻十年后仍然为爱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美篇章,他是美丽的;走进《罗密欧与朱丽叶》我看到他们在死亡面前仍然对彼此不离不弃,他们的爱情在灾难中永存,他们是美丽的;走进《雨巷》,我看到那个像丁香一样的女子在雨中撑着油纸伞施施而行,她也是美丽的。文学带我感受人生中千姿百态的美,我不禁陶醉在这美的世界里了!
文学是我隐形的翅膀,她更让我懂得了做人的真谛。当我面对花花世界不知所措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自在让我学会了淡然;当我面对困难畏惧不前时,保尔••柯察金那伟岸的形象让我学会了勇敢;当我不思进取浪费时光时,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懂得了要珍惜青春。当我因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明白了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成功还在远方。文学还教会了我自信和坚持,责任和担当。文学是我人生中的领路人,是我灵魂的塑造者,使我不至于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方向。
在文学的翅膀下,我向往着那片更高的天空。文学翅膀将引领我飞得更高更远,飞向那充满着幸福和希望,温暖祥和的地方。
午后的阳光很是温暖,我躺在摇椅上,慢慢合上书,静静的望着远方。
在黑夜中寻找光明
太阳东升西落,于是就有了一天的昼和夜;人生世事难料,可能平步青云,也可能深陷泥潭,于是又有了人生的昼和夜。既然人生的黑夜不可避免,那我们何不从黑夜中去寻找光明?
身处黑夜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中丧失了斗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人生的的成功与否,其实在于心境,在于我们能否在黑夜中寻找到光明。
在黑夜中寻找光明,需要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般旷达。身处黑夜,不自暴自弃,坚信明天太阳仍会从东方升起,生活就会充满着希望。我们常说,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超越自我才是战胜“敌人”的关键。当一个人的心完全被黑夜占据,即使艳阳高照,他的心仍然是冰冷的。心中没有了希望,也就没有了斗志,他也就被彻底击败了。海伦·凯勒,幼年因意外疾病而引致失明及失聪,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却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能够创造这一奇迹,全靠的是她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在黑夜中寻找光明,需要具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闲适也是一种自得,一种力量的继续,一种“韬光养晦”。身处黑夜,不可急躁,完全可以停下步伐,消除身心的疲惫,多做一番思考,为迎接光明做好准备。问题是很多人,身处黑夜,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失去理智,不能判断方向,也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结果常常无功而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曰:“贤哉,回也”。能够在黑夜中悠然自得的人,才能胸怀大志,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那样机遇也就会垂青你。
在黑夜中寻找光明,需要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当我们有足够的心理来承受黑夜,那我们就该积极去寻找光明了。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坚定我们的信念,背起背包,上路了。即使路上充满荆棘坎坷,也一路向前,毫不退缩。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只有这份执著,才能让他在一系列的起义失败后仍在为革命积极奔走,终得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是啊,执著,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半路退缩者,是永远看不到山顶的旖旎风光。
纵观人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谁又能保证一帆风顺呢?欢乐常有,不顺心的事也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心境,在于我们能否从黑夜中看到光明,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和光辉灿烂的未来。
[评析]
07北京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考场实例
⑴悠悠的情怀,悠悠的人生
⑶细雨闲花品恬淡
⑸诗意的栖居
⑺细雨湿衣用心感,闲花落地须静听
⑼听雨性,赏花心
⑾雨落润大地,花凋香人间
⒀细雨润大地,闲花有芳香
你是否读过这样的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是唐诗中的经典名句。亦如诗句本身,经典的东西就像细雨湿衣,好似闲花落地,在一片宁谧中打动人心,拨动心弦,在这个“速食”文化,“快餐”文化当道的聒噪的社会里,我们是否应该换上一份安然恬淡的心境,来呼唤无声的经典?
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浮华的表面吸引眼球而是用潜在的魅力打动人心。韩国的言情小说,颓废的网络文学,千篇一律的校园散文,令人眼花缭乱的武侠志怪,它们林林总总地占据着书店的各个角落。人们争抢着去买、去读,紧紧跟随着潮流的脚步。然而在这片虚华的背后呢?却是掩饰不住的空洞和空泛。
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无声而静默地等待着人们的光顾。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迈者的气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柔情;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的哀怨……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渐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
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时下的潮流彰显美丽,而是用内在的价值守住一份永恒。经典的画作没有漫画那般唯美绚丽,却在朴实的画面中启迪人们思考;经典的画作,没有照片那般真实精致,却在宁静中给人别样的享受。
它们静静地悬挂在美术馆墙壁上的玻璃罩内,等待着与你的目光相遇。拉斐尔的《吻》是爱情的献礼,《西斯廷圣母》是亲情的温馨;梵高的《向日葵》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心灵的洗礼……经典,不需要潮流作衬,它们无声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拥有永恒的力量。
无声的经典,像是剥开石榴时往外散的透明果实,落在你最不在意的脚边。被阳光晒成褪色却始终青涩的粉红,重拾起进,生命温暖如昔。
于是我们呼唤,呼唤“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无声的经典。
【点评】
这是一篇以深刻的思考、丰富的材料和清晰的结构取胜的考场作文。
小作者从“看不见”“听无声”联想到“经典的东西就像细雨湿衣,好似闲花落地,在一片宁谧中打动人心,拨动心弦”,联想自然且契合诗句。随后把目光投向现实,针对当今这个聒噪的社会,发出疑问“我们是否应该换上一份安然恬淡的心境,来呼唤无声的经典”,对浮躁社会中文化领域的“低幼”“低俗”有自己的认识,足见其思想之深刻。
紧承前面的问题,文章的主体是作者就“无声的经典”打动人心,拨动心弦,从两个方面展开阐释:“它不靠浮华的表面吸引眼球,而是用潜在的魅力打动人心”;“它不靠时下的潮流彰显美丽,而是用内在的价值守住一份永恒”。其间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著名诗句及绘画作品,折射出小作者对平时积累的重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最后,以“剥开石榴,果实散落”比喻,再次呼唤“无声的经典”,自然回答首段的疑问,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02全国卷:请就
【范例】
二
优秀作文:
“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鲁迅曾就《红楼梦》说过这样一番话“单单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便是读者眼光的杂。而就创作者来说,形式内容纷杂更显得尤为重要。从先秦的诸子百家散文,到后来的建安风骨、骈体文等等,这便是其形式上的杂。试想若只有刺秦的荆轲、舞剑的项庄之类的热血男儿,而无出塞的昭君、悲歌的虞姬之类的柔美女子,文学会显得多么枯燥乏味。列夫·托尔斯泰沉重的道德感,歌德充满睿智的人生诗篇,拜伦呼唤奋斗的热情,以及中国近代林语堂的幽默、梁实秋的潇洒、徐志摩的醉情,这一切的交错,都使得文学的海洋蓄势待发。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君不见镂金雕彩的工笔画摄人心魄?君不见清新明快的水墨图洁人心灵?画苑的不同画风,时时让人留恋忘返。吴道子笔下的仙风道骨,以及如佩玉般娇美的仙女,宛如一阵穿堂而过的风,一阵袅袅氲氤的水汽。而达芬奇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梵高充满张力的《向日葵》和奇幻神奇的《星夜》,也都给予了我们深深的震撼。至于徐悲鸿奔腾的骏马,齐白石悠然的青虾,也时时给予我们艺术上的奇妙享受。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
古时就有让孔子不知肉味的“韶乐”,嵇康临刑而抚的那首《广陵散》,更是绝唱。“杂”让音乐更生动迷人。杜秋娘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英娘的反弹琵琶也不时为后人称道。至若“文革”时期,人们天天只能翻来覆去的几个样板戏。这种单一乏味让人难以忍受。如今,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卡拉扬那当头棒喝的惊悚、切利毕达拈花一笑的淡泊以及约胡姆提醍醐灌顶的敬畏,实在让人欣慰。
“杂”是一种韵、一种美,它如玫瑰色的晨雾,又如蔚蓝色的海洋,在纷呈处给予我们“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丽,文学、艺术、音乐,离不开“杂”!
点评: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名句统领全文,恰到好处点出了“杂”在文学、艺术、音乐领域中的魅力,层次清晰,文字比较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