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雾霾,心情不佳。
在中国很容易看到:年轻的家长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出来聚会,孩子完全不理会在场的人,到处乱跑、大声喧哗,不少家长会讪讪一笑:“我们现在也学欧美国家,让孩子自由发展,少点儿规矩,多点儿个性。
有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在聚会场合,父母还得督促他们问候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会的活动,自己玩手机,父母此时也会说:”我们家很民主,用欧美素质教育的方式带孩子,多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少干涉他。”
这种论调很让人困惑,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身上,连基本的礼貌都没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连打招呼都还要父母教,都不具备一个正常的交流能力,谈何素质呢?
—— 摘自微信订阅号“少年商学院”。
由此,我想到平日里有些家长又过于“有规矩”,几个孩子在户外玩耍,有的家长一直在不停喊叫:***,别动那个!别。。。。。别。。。。。,再这样就别玩了!打你了啊!“ ,顿时让其他家长倍感尴尬,貌似在管教自己的孩子,又好似在打别人的脸,这种情况我经常遇到,原谅愚钝,真搞不清楚状况。一般情况只能装傻,或者减少孩子一起玩耍时间来缓解或结束这种气氛。但是这些家长又会允许自己的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早上睡够了才送幼儿园,大家聚餐的时候追着孩子喂饭,当众大声骂完孩子又立马用吃的玩的哄他、在孩子面前说其他孩子和家长如何不好
。。。。。真的很拧巴。自由与规矩,如何划分?区分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戴眼镜不等于有学问,高学历不代表有素质,大家都懂得。教育不能武断,素质教育更不是一朝一夕,尤其在中国(常年缺失传统文化的传承,听说现在学前班开始学国学了)。素质不是欧美才有,一些价值观和素养是全球共通的。把放纵当自由,把任性当个性,这在任何地方都不是素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建立规矩是必须的,家庭聚会和朋友聚会是培养孩子社交素质最好的机会,作为家长不要亲手扼杀了幼儿时期绝佳的教育时机。当你批评孩子”不懂事、没规矩、见不得世面的“的时候,却是在打自己的脸。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要教会他服从团队安排、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当然,千万不要做一个在公共场所在孩子和其他家长面前大呼小叫地人,那并不代表你教育孩子多有规矩,而是给别人造成困扰给孩子制造误区。
因为看了”少年商学院“的”你可能误会了欧美的素质教育“有感。儿子现在的年龄已经显现出我们早期教育的一些结果,不能说成果,因为有好有坏。在社交素质和团队精神方面,还是小有成绩的,但在“自由与规矩”的划分上,也会有迷茫,中国人教育之路的“疑难杂症”,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吧。
周末雾霾,感冒了,基本在睡觉。小盆友在奶奶家玩。晚上我喝点儿小酒,偏方治感冒。
因为一直喜欢搭积木,现在水果、椅子、玩具。。。。。凡是能组合的东西都是他的创作材料。
去超市买酒时,儿子想要M豆玩具礼盒,我没犹豫就买了,因为他从来没有乱要东西的习惯,而且最近做事情总是有礼貌的征得我的同意,所以我也刻意地对他宽松一些。初步体会到了“先严后松”的轻松感。
在小摊儿买了便宜的围巾,老孟说你别在地摊上买东西,后来发现质量出奇的好。
吃了药,周日头不疼了,带孩子到小区对面的艺术区玩了一会儿,空气依然糟糕透顶。
橱窗里有趣的手工帽子
扮演“铁臂阿童木”的小孩儿。
现在非常不喜欢照相
儿子最近长肉了,结实。
别拍我了,好不好?!
毛牛是个有幽默感的孩子,假装被猪咬到手的样子,让我想到了他长大后讨女孩儿喜欢的样子。
舞姿
像个小学生
现在依然滑三个轮子的滑板车,我也没强迫他练习两轮的。
调皮
阴霾的周末,乱七八糟的随手拍,希望你永远快乐我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