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阵线:来自2010 的战报(09广州国际车展特别报道)
(2009-12-02 14:08:40)
标签:
广州国际车展2009大众日产本田广汽财经 |
分类: 智在公司 |
【智在公司】
新阵线:来自2010 的战报
———2009年广州国际车展特别报道
新阵线联盟
汪静
你是否已经从本届广州国际车展上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反差。11月23日开幕的广州车展,被外界评为“史上最强广州车展”。本次车展有包括80余家整车企业在内的670家厂商集中亮相。这一数字是2009年东京车展参展商数量的6倍,与欧洲最大的车展——法兰克福车展750家参展商数量相差无几。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从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但仅仅6个月后,复苏迹象就出现了。2009年10月,中国汽车市场一举突破了年产1000万辆的大关。“它(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大和发展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想。”丰田中国总经理加腾雅大在车展前的媒体见面会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强调。
而这样的成绩也使得整个广州车展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上汽总裁陈虹认为,从汽车消费先导国家的情况看,在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20辆时,汽车消费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至少能有5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中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为28辆,而宏观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趋势在明年上半年将会持续,这将帮助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持续保持增长。他预测,“2010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将增长15%,汽车市场总体销量将增长10%以上。到2014年,国内汽车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
而正在此时,全球汽车企业排位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大众取代丰田成为“全球第一车厂”。合并保时捷,大众今年前9个月产量为440万辆新车,甩下位居第二的丰田40万辆;福特以370万辆卡位探花成功,通用则以360万辆把现代从第四位拉下马……
在中国——这个全球汽车业最隆重而盛大的角斗场,他们又在做些什么?
大众南下、雷诺入华、广汽强势覆盖……全球汽车企业在中国的阵线也在重新布局。
就在这里,就在本届广州车展,我们已经看到狼烟四起。
这将是一场怎样的战役。
战报一:大众南下
范安德:南方战略“一年期”
●本报记者
倘若把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在中国的职业生涯比作一盘棋局的话,那么,他把自己即将离任前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枚棋子落在了中国南方。
11月22日,就在广州国际车展揭幕前夜,范安德掀开了大众汽车“南方战略”的神秘面纱。
此时,距他卸任大众(中国)总裁职务的时间已进入读秒阶段。
留给范安德的时间不会太长。他需要在最短的时间证明,他是20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统领大众中国的最佳人选。
落子华南
“这是一个创举!”范安德很乐意听到媒体对有关大众汽车“南方战略”的提问,这样,他就有机会再次向外界炫耀这一战略的要点。
大众汽车“南方战略”主要包括,联手南北大众通过对销售与市场、客户与服务、产品与技术、地区贡献等四个领域的提升,全面实现大众汽车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六省及自治区的具体战略目标。“我们计划将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三大品牌在中国南方市场的年销量从现在的15万辆提升至50多万辆,并将南方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的12%提升到集团在全国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水平。”这是范安德给自己以及大众中国定下的两大具体目标。
有数据显示,华南市场的新车销量占全国总销量35%以上。但是大众汽车在华生产的三个品牌,在全国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为17%至20%之间,华南市场的平均占有率为10%左右,远低于排名靠前的日系品牌。
为完成“南方战略”的两大目标,范安德计划把大众在华南市场一级网络的经销商数量由目前的250多家翻番,增长至500家。“希望在今后3年里,就是在2010年~2013年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补充说。
产能之忧
不过这样的网络扩张计划还需通过产能扩张和车型引入来圆场,不可否认,华南市场一直是大众中国的短板。
有人把今年春节过后,范安德发布的大众“2018战略”,看做是“南方战略”的序曲,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到2018年,大众在华销量要达到200万辆。
“今年我们要冲击140万辆的销售目标,明年如果市场增速为10%到15%,那我们离200万台的目标就不远了。”范安德说。但是,产能不足问题却不能回避。
在大众目前的产能布局中,一汽-大众的产能为66万辆,随着新高尔夫的投产,其产能已严重不足。虽然通过授让一汽成都工厂大众获得了近40万的产能,但要全面完成产能任务,至少需要等 到2012年。至于上海大众,由于斯柯达品牌的异军突起,也将直面产能不足的问题。
“如果未来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还是这么强劲,我们明年就应该要做出决定。”面对记者提出的大众是否会在华南市场投资建厂的问题,范安德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苏伟铭在不经意间,却透露说,“明年二季度(华南新工厂)将会给出明确的方向。”
“大众的确有这方面的计划(指在华南建厂)。”有大众(中国)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说,它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负责华南新工厂的筹建。而这似乎也成为了大众“南方战略”推进顺利与否的前提。
再提西亚特
当然,与新工厂结伴而行的一定要涉及车型引进,据《中国经营报》记者得到的消息是,这款新车型很可能就是西亚特。
“我们曾把它(指西亚特)带到中国做市场调研,发现华南消费者很喜欢西亚特产品。”这是范安德首次向外界确认西亚特的消息,“但是因为现在欧洲经济还处于低迷状态,所以对于西亚特来说,它还有很多其他问题需要解决。”
不仅如此,这种顾虑还来源于西亚特那段并不辉煌的历史。西亚特一直是大众集团旗下的“鸡肋”,虽然2007年终于实现了扭亏,运营利润仅为800万欧元,但2008年的销量同比下降2%,仅为41万多辆,旗下产品只在中欧和东欧的销售还算不错。
这样一款产品是否能支撑大众的南中国梦想?
其实,你也可以把“南方战略”看做在范安德即将离任之前的诱饵,他抛向中国市场,也抛向德国大众。“这只是我们‘2018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范安德并没有太多解释。
2005年7月1日,范安德正式就任大众(中国)总裁兼CEO,今年年底将是他离开中国的日子。“发布时间是范安德‘计划’好的。”有业内人士说,倘若能在任期内完成一份不错的答卷,他的职业生涯也许将再次改变。“事实上,他的确可能会任期一年。这一年对他本人相当重要。”一位接近大众(中国)的业内人士如是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战报二:日产潜伏
中村公泰:“雷诺” 日产先头部队
●本报记者
“到你为止,他今天已经接受了四拨儿媒体的采访,所问问题90%都集中于电动车。”忙乱的广州车展现场,东风有限(东风日产合资公司)总裁中村公泰助手放大声音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
2008年,中村公泰从中村克己手中接过东风有限的接力捧。他要做的是带领日产抢攻中国市场的制高点——电动汽车:从联手武汉市政府,到绑定中国工信部,再到牵手广州市政府,中村公泰正在一步步地接近他的目标。
当广州市政府、东风有限及日产公司三方代表一起把签署“共同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谅解备忘录”的笔放下之后,中村公泰第一个面带笑容鼓起掌来。他知道,11月22日这一天发生的事,让他离日产中国全面推行电动车计划又进了一步。
早在2009年4月份,日产就与中国工信部和武汉市政府签署了两项协议书,根据协议书内容,日产将为工信部提供电动车发展的相关信息,制定包括充电网络建立和维护、促进电动车大规模使用的综合规划。同时2011年在武汉首先推出电动车。这是到目前为止,工信部与跨国公司签署的第一份电动车发展协议。
当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车之后,各厂家都在为这一即将到来的盛宴摩拳擦掌。但谁也没想到,这一轮会让日产抢了先。
根据协议,东风有限作为日产电动车项目在广州的合作签署方,将参与未来投入方面的探讨,执行方面将由其下属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负责。虽然中村公泰未透露详情计划,但根据汽车业内专家推测,广州政府有望在充电站、维修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采购方面,给予日产大力支持。
“受制于电动车标准、补贴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中国的电动车产业究竟会在何时迎来大规模增长尚未可知,但日产的一系列举动表明,无论未来情况怎样,日产都将获得中央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在武汉和广州两个中国汽车市场重镇推广产品,实现它对这块市场的率先卡位。”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
电动车战略与雷诺国产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周前戈恩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抛出的消息,终于找到了更大的背景。
在与广州市政府签约前,日产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这是一次涉及日产、雷诺、东风以及广州市政府的四方签约仪式。”而在此之前,日产在中国推行任何战略都没雷诺的影子。雷诺很可能就是日产电动车计划的先头部队,以电动车形式率先实现中国生产。有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对此中村公泰也并不回避:“戈恩先生有自己的打算,无论如何,以电动车切入中国市场不失为一个好举措。”东风汽车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借助雷诺,日产可以实现电动车技术层面的互补,“而考虑到不久前雷诺在中国产品召回问题的影响,以及最大化地规避本地投资生产的风险,用电动车打前站至少从提升品牌形象角度看,显然是可行的。”
日产全球的野心在膨胀。中国市场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日产(中国)内部人士那里得到信息,戈恩不久前在日产公司股东大会上宣称,到2020年,雷诺-日产联盟全球市场占有率目标是翻一番,而其中主要商品就是电动车。
“为实现这一目标,日产现在已经将绝大部分研发力量都投在了电动车上,而且初步确立了电动车、燃料电池车作为日产未来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的技术路线图。”中村公泰告诉记者。
据了解,日产高层已经为此在全球展开了密集的政府公关活动,争取各国和地区政府在财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目前至少与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商谈了电动车普及事宜,并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中的28个州(省)或城市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中村公泰说。
依托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日产希望能在电动车等未来汽车新技术趋势领域,实现对欧美传统汽车企业的全面反超。义无反顾且目标明确,日产能否在中国“杀出一条血路”?
战报三:本田变阵
●本报记者
月销量2000辆的成绩,相比于中国中高级车市场月销近万辆的平均水平,显得捉襟见肘,也让此前相关各方给出的“2009年销售15000辆”的目标成了镜花水月,以至于本田(中国)讴歌事业部部长清水保匡都不愿就此多予评价:“这是东风本田的车型,你还是问他们吧。”
这款源自本田高端品牌讴歌的车型,虽然壮着胆子作为日系豪车品牌的代表第一个落地中国市场,但曲线进入的试水方式并没有让它收获幸运,这也让本田在中国的整体策略变得谨慎起来。
自2009年9月5日上市以来,东风本田中外双方都没有回避思铂睿与讴歌的关系,相反,利用源于本田高端车型讴歌TSX的事实,本田希望能借此助推思铂睿在中国的表现。可事实并不尽如人意——上市至今勉强维持2000辆左右的月销售水平,在高歌猛进的中国汽车市场氛围里显得极不和谐。
原因很简单。
从上市起,思铂睿的“低配高价”(23.78万元~27.18万元)就曾受到消费者的质疑。虽然着重以讴歌的品牌价值来作为营销噱头,但不可否认,相比欧系豪车,讴歌依然缺乏品牌号召力。
解决很复杂。
对思铂睿的高定价还有一层考虑,让位雅阁。同为2.4L排量,车身尺寸要大出很多的雅阁定价只有21.98万元~26.68万元,为了不与其冲突,思铂睿似乎只有“爬高”。
现在看来,也只有以牺牲思铂睿为代价,换来雅阁的全面繁荣。从雅阁到飞度再到奥德赛,还有投产6年至今仍在加价销售的CR-V,本田车型无一不是各自细分市场的销量排头兵,思铂睿只能暂时牺牲。
当然,也正是看到了思铂睿的艰难,才更坚定了清水保匡“至少在未来两年内,本田的豪华车还应该主要以进口形式在中国销售”的信念。
据清水保匡讲,从目前状况看,本田豪华车品牌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可以达到3400辆左右。“讴歌目前在中国有22家4S店,12月份还会有5家4S店开业,所以2009年共计会达到27家4S店。”清水保匡表示,“按日前制定的计划显示,2010年讴歌在中国的4S店数量将超过40家。”
“从2008年9月份开始的中国进口车消费税调整,使3.0L排量以上的车型销售受到了较大影响,本田这部分车型的销量同比下降了近40%,”清水保匡表示,“而在此期间,日系豪华车基本都是3.0L排量以上的车型,而欧美系豪华车却有很多2.0L~3.0L排量的车型,这部分车型带动了他们整个品牌增量。”
清水保匡判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节能减排政策将会一直推行下去,这将要求本田将原来的车型投放策略进行调整。“豪华车的小排量化,是本田目前正在考虑的事情。”清水保匡说,“随着豪华车低排量技术的日渐成熟,2010年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低排量讴歌投向中国市场。日系豪华车与德系豪华车在品牌方面还有差距,希望讴歌可以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战报四:广汽覆盖
曾庆洪:十个亿,他就是我的
●本报记者
刚刚接受了广汽对自己的人事调动,陈即将赶赴11月26日广汽在长沙的另一个项目广汽菲亚特项目。
这个月底,时年49岁的他将正式辞去长丰汽车总经理职务,调任长丰集团。他深刻体会到了广汽的强大气息,无论是他本人的人事安排,抑或国家重组战略中的角色扮演,广汽覆盖的力度已经相当可观。
2009年11月23日,广汽与长丰第一次并列出现在广州车展2楼展馆里。
“这次长丰的展台并没有打广汽的旗号,因为之前我们还不是它的股东,上个礼拜五(2009年11月20日)十个亿给他,就是我的了。”广汽总经理曾庆洪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
其实,这一幕早在今年9月份就应该出现。“由于还要走国资委及国务院等部门的审批流程,项目进展比计划的要晚了一些。”2009年11月23日,陈正初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9年5月份开始项目签字,原本计划在9月份走完项目流程,却拖到11月20
日才正式完成资产交割。
据其介绍,12月15日,长丰汽车将召开股东大会。而11月30日,长丰汽车将召开董事会,确定未来广汽长丰的新领导团队。据了解,广汽长丰董事会将分别由来自广汽、长丰、三菱的11位成员组成。
此前有消息称,在即将组建的新广汽长丰董事会中,广汽董事长张房有将担任董事长,李建新任副董事长,付守杰任总经理。而陈正初本人,在新的董事会成立之后,将辞去原长丰汽车总经理的职位,调任长丰集团。
事情并不仅仅是人事调动这么简单。
2009年初才从广州本田调任广汽的付守杰,不到一年又将转任广汽长丰总经理,此时的付守杰对长丰显然缺乏深入了解。要让“空降兵”身份的付守杰担起长丰的重任,就必须给他较为充分的时间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5月份之后,付守杰的工作中心就已经转到长沙。”广汽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这期间,付守杰带领的工作组会不定时的赴长沙“熟悉情况”。
也许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和安排,在新董事会召开之前,长丰仍保持着原有管理团队以“站好最后一班岗”。采购和销售等重大的日常经营业务,仍由早在2005年8月就开始出任长丰汽车副总经理的陈正初负责。
与个人职务的调动相比,陈正初显然更关心重组后长丰与广汽的融合问题。此前,长丰汽车在SUV领域深耕多年,做轿车一直是陈正初的夙愿。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在即将离任之前的2009年11月初,长丰轿车生产资格已经获得发改委批准。
在纳入广汽体系后,长丰开始向轿车业务平稳过渡。“此次车展上亮相的猎豹欧酷曼轿车,就是长丰向全领域乘用车制造商转型的标志。”陈正初表示,三厢欧普曼轿车2010年就将上市,两厢欧普曼轿车也将于2010年下半年上市,欧普曼三厢加长轿车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上市。
为筹备11月26日的奠基仪式,菲亚特放弃了参加广州车展。自2009年7月6日广汽与菲亚特签约建立合资公司。在项目奠基后,合资公司一期生产能力为年产轿车整车14万辆、发动机22万台,于2011年投产第一款车型——领雅。
在广州车展SPOLO概念车的发布会上,可能将主导广汽菲亚特项目的副总蒋平并没有露面。由曾庆洪、副总黄向东和吴松主导的发布会看上去和以往似乎并没有不同。
“我们希望国家今后通过结构调整,很可能会出现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大板块,我希望广汽主导的华南板块能够成为中国的五大块之一。”曾庆洪表示,下一步,无论是东南汽车还是其他项目,广汽都在进行磋商。
如此看来,至少在2009年,广汽仍将沿着激进的轨迹继续向前。“不单是广州,下一步我可能会走走华南几个省,其他的省份我们都会考虑。”曾庆洪表示,但我们不会一味图大,要去争排名第几,而是要使企业实实在在的赚钱。”
实际上,在此前的10年时间里,广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合资之初,广汽的产值仅为29个亿,而截至2009年11月,广汽已经实现1200亿元。“今年我们纳税达到230多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曾庆洪表示,后一个10年,广汽依旧会坚持做强的思路,“特别在重组这方面,广汽将顺应国家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把盘子做得更大。”
陈正初拖着皮箱走出长沙黄花机场,前来接机的有三拨人:长丰汽车员工,先期派驻长沙的菲亚特员工,从广丰等公司抽调到广汽菲亚特项目组的成员。在中国汽车业版图上,长沙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了。
(来自:中国经营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