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十字”的最后诱惑
(2009-06-29 12:46:12)
标签:
地王北京国贸桥区ne19-1a财经 |
分类: 智在公司 |
【智在公司】
一场牵涉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夺地之争”即将上演,与此同时,北京市的财政收入增长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本报记者
2005年,“清河毛纺厂地块”以25.65亿元创下北京的“地王”纪录,而不出意外的话,NE19-1a地块将刷新这个纪录。北京市CBD管委会的官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块土地最早有望于6月底入市。
潘石屹,SOHO中国(0410.HK)的联席董事长,公司账面上卧着百亿现金;李明,远洋地产(03377.HK)行政总裁。远洋地产的前身——中远地产,是NE19-1a地块的一级开发商,在这块土地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还不是“竞买者”的全部。包括九龙仓、嘉里建设等在内的地产巨头,都有意加入这场“夺地之争”。
每一次“地王”出世,都会郁结一段情仇,这一次又会由谁来续写呢?
地王恩仇
“什么时候入市?6月底?对,是6月底。”天空阴沉,似乎一场雷雨又将到来。潘石屹说这话似是反问又像是追问,因为记者提到了NE19-1a地块。
这块宝地位于北京的国贸桥区,这个区域被潘石屹称为“金十字”,是北京房价、租金最高的区域。在“金十字”的西北侧,是北京的地标建筑国贸中心,西南侧是篮球明星姚明居住的宅邸——银泰中心,东南面是招商局大厦,唯独东北角空缺。那就是NE19-1a,总规划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尽管声名在外,但这块地却迟迟没能进入“招牌挂”市场。2008年,市场传闻该地块即将入市,引得九龙仓等香港一线房企陈兵京城。九龙仓的一位前高管甚至直接开出了80亿元的高价。“当时是为了吓退竞争者,没想到这块地后来再也没有消息了。”事隔一年,这位当事人回忆说。
事实上,是北京市政府改变了主意。因为当时楼市的低迷,使土地“贬值”的话题成为北京市政府最大的“忌惮”。从2008年奥运会前开始,北京市拿出来交易的地块,几乎都在非城市核心区。2009年5月,广渠路10号地入市,并以10亿元的价格成交,直到此时,北京市政府才下定决心,把NE19-1a地块放入市场。
与此同时,北京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报表”编制完毕,财政收入增幅连续5个月下降,5月,增幅同比下滑幅度为11.6%。一切看似迫在眉睫。
拖延策略
被无数双眼睛盯着的NE19-1a,远洋地产是其一级开发商。那时候,远洋地产还没有在香港上市,名字还叫中远房地产。在中远房地产介入前,这块土地上有大量民宅、某小学“分校区”、以及部分违章建筑。在2004年8月31日“土地交易招拍挂”制度(业内简称“8·31”)实施之前,能承担一级开发,通常就意味着二级开发权顺利“得手”。
“连续投入了3年多,每年都在一两个亿,”一位从中远房地产离职的前高管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再加上一些隐性的成本,中远(现在的远洋)在这块地上花了大概10个亿。”
但按照“8·31”之后的相关规定,如果在二级市场上不能摘得土地,一级开发商只能获得不超过8%的溢价补偿。倾注了将近4年的心血,远洋地产自然不能容忍任何一寸土地落入他人之手。
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国土局就开始询问NE19-1a地块的一级开发情况。最初还只是简单过问,到2008年下半年,“询问”变得甚为频密,令远洋地产感到了压力。
此前,远洋地产一直使用“拖延战术”,放缓开发速度,在管线布设、施工进度等方面寻找延期的理由,为自己争取时间。直到2009年初,远洋地产再也找不出新的理由了。按照规定,完成一级开发的土地,必须收归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进行储备、交易。于是,NE19-1a正式被登记在册。
被迫接招
“谁愿意到我家院子里买一块地?”潘石屹用这句话来形容一级开发商和“招拍挂”竞买者之间的关系。潘石屹应该是猜到了远洋地产总裁李明的心思——既然无法拖下去,就一定要把NE19-1a“抢”回来。
“这个项目我们当然还是想自己来做。”2009年5月前后,远洋地产销售负责人张森林被问及这块地的情况时出言谨慎,他表示,不到最后,怎么办都还不好说。远洋地产清楚,一旦NE19-1a进入二级市场,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就是钱。
根据远洋地产2008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远洋地产手上仍拥有88.37亿元的现金,报告期内仍未入账的协议销售余额54.33亿元,还有89.7亿元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35%的负债率也处于行业的低水平。2009年1季度,远洋地产仅北京地区的销售额就已达20亿元。
临近6月底,远洋地产又发行了26亿元的企业债,官方解释是:调整债务结构,推动未来发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远洋地产正在调整各个项目的资金结构,并着手整理手中的资产,其中既有土地,也有建成物业。知情人士透露,必要的时候,远洋很可能进行一些资产处置,用以变现,以备不时之需,毕竟这是一块可能成为新“地王”的土地。
而土地市场的大势好转,也需要远洋地产做好“高价”的准备。《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北京市国土局获得的数据显示,从5月5日到21日的17天内,北京共交易土地16宗,交易金额达到43.8亿元,是前4个月交易总额的1.5倍。
深海杀机
远洋地产的“对手”不只一个,看得最清楚的是SOHO中国的潘石屹。刚刚料理完“前门商业街”项目的他,正在等待他最熟悉区域的“最后的土地机会”。
在《中国经营报》记者面前,潘石屹拒绝为NE19-1a地块开价。按照潘石屹的习惯,每当他拒绝为一块土地开价时,就说明他有意参与这块土地的争夺。他自己也承认,对于NE19-1a地块,能拿到当然最好。
此前,SOHO中国突然宣布将发行28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而众所周知,SOHO中国目前账面现金就高达百亿,加之百亿元的银行授信,SOHO中国可动用的现金已多达200亿元,如此巨大的现金储备,潘石屹显然要有大用。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09年北京两会期间,身为崇文区人大代表的潘石屹曾多次与北京市领导沟通,认为土地的一级开发应尽量透明。潘石屹甚至为此草拟了一份议案。在议案当中,潘石屹提出,应该保证一级开发成本、投资、土地条件的公开与透明,避免当下只有土地一级开发商才知道土地开发成本、地块规划条件的情况。同时,潘石屹还提出,土地一级开发完成进入二级市场后,所有竞买者应拥有同等的竞买条件,不应让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一级开发商占有过多的优势,导致实质上的不公。
彼时,土地二级市场冷清得无人问津,潘石屹的提议显得不合时宜。但回头看去,潘石屹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的确比一般人看得远。
实事求是地说,潘石屹对NE19-1a地块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也正因如此,潘石屹曾经与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掌控的嘉里建设商谈联手在NE19-1a地块上合作,后来,陈兵京城的九龙仓也有意加盟。潘石屹看中的是嘉里建设的名气与运营商业的能力,而郭鹤年希望通过潘石屹的加盟,在资金、人脉上拥有更多的胜算。
“和嘉里当时确实谈过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进行下去,现在还是我们自己单干吧。”站在朝外SOHO13层的天台上,夏天仍然穿着西服套装的潘石屹很平静地说。而从这里向东南不到1公里,就是迷人的NE19-1a。戏称自己是受惊吓的小孩的潘石屹,在这场争夺中,只是角色之一。
前事之师
当一块地拥有众多竞买者之时,不管成功与否,“运作”是必须的。2005年北京“地王”的诞生,从中运作的是富力(北京)原老总谢强——
一位擅长书法字画,以拿地手腕著称于京城地产圈的人物。
2005年,北京清河毛纺厂地块挂牌出让,吸引了包括港资、外资在内的多家房地产商。直到截至报价日,仍有8家地产商在继续报价。当时,准备在现场竞价中拼死一搏的包括富力、华润、顺驰等一线房地产商。
时任富力(北京)老总的谢强希望以相对小的代价换取这块土地的开发权。于是,在现场拍卖前夕,谢强组织了一场“六方会谈”,参与者是除华润和顺驰以外的所有竞买者。谢强希望这次会议能“化干戈为玉帛”。
据参与当时“六方会谈”的地产商回忆,谢强在会上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由富力支付给另外五家企业每家1000万元的现金,但条件是,这五家企业在次日的现场竞价中不出价、不抬价,让富力地产以“起拍价”中标。
然而,谢强似乎忽视了许久未有土地入账的华润地产,以及被认为资金链条已经崩溃的顺驰。最终的拍卖中,来势汹汹的顺驰与华润竞标到最后一刻,华润以25.65亿元的天价胜出,而谢强和他的“盟友”们,只是象征性地举了几次牌,便草草退出。金钱的力量,在这一刻被显示得淋漓尽致。土地未能到手,谢强许诺的每家1000万元的现金自然无法兑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不过主角更迭,物是人非,清河毛纺厂地块变成了NE19-1a,善于权术的谢强已然引退专心书画,此刻,谁会替代谢强4年前的角色呢?
4年之后,当新“地王”即将诞生之时,不变的,或许只是那一场寄托于“地王”的欲望。
(来自: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