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房救赎 于我何益?

(2008-09-16 15:15:07)
标签:

两房

财经

【本周视点

房救赎于我何益?
本报评论员  陈伟
    
    面对几经波折也难以抑制的恐慌,9月7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政府正式接管因为次级债危机已经濒临危境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在布什签署楼市救援立法后的第五周,美国政府实质性地启动了对“两房”的救赎(相关内容见本期特别报道)。
  对持有“两房”大量债券的东亚国家来说,美国政府的接管是个好消息。据相关的信息披露,仅仅是中国内地的银行就持有“两房”190亿美元的债券,中国政府持有的数量则高达几千亿美元。美国政府的接管使其找到了避风港,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暂时得到了保证,风险短期内被压抑。然而,未来的前景却不容乐观。
  如同以前我们多次提到的,美国政府对“两房”进行接管并不意味着将其收归国有,更不意味着对其的债务全额买单。接管“两房”的目的只是担心危机扩散太快,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待美国债券市场稳定之后,“两房”依然可能会进行私有化改造,被强行抑制的金融风险会被重新释放,这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新一轮考验。
  至于中国的外汇储备,历史似乎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人之一,在被接管之后,“两房”高达5.3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券已经具有了“影子国债”的性质,美国的国债市场大幅扩容,利率水平在短期内必须重新估值。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面临着价格重估的巨大风险。
  长期以来,出于风险和收益的考虑,中国巨量外汇储备的首选投资地是美国。此举成因复杂而无奈,即使现在中国想尽快优化外储结构,也难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环顾世界,欧元资产近几年已经被严重高估,经济景气也渐行渐远,弃美元择欧元的时机已经不再,从债券市场的表现来看,美元债券也优于欧元债券,这也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的央行即使抛售“两房”债券转购美国国债也不购买欧元债券的原因。而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拐点已至,但何处是底却不明朗,贸然出手很可能成为国际投机资金的“解放军”。在持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后,中国从美国资本市场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零。庞大的外储成为令人爱恨交加的角色。
  经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外储的现实风险已经扑面而来,中国不能因为美国接管“两房”的短期风险可控而忽视了对长期风险的管理,必须立即审视自己的外汇政策以制定更有效的策略应对可能的变局。
  当前,外汇储备管理改革的命门在于把握好外汇储备的进出之间的路径。外贸顺差是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进口,利用外需逐步减弱的契机,中国应该及时而坚定地贯彻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以切实的外贸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外向型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扩大内需,转变外贸一支独大的格局。
  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之后,美国金融市场随后可能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与调整,这是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一次良机。中国以前的外储投资的眼光总是盯在一些大企业身上,这种投资策略也在国际资本市场动荡时尝到了苦果。放眼今日,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生态已经今非昔比,对市场机会嗅觉敏锐,投资并购的意愿也很强烈,如果能利用中国巨量外储的杠杆,助推这些企业一臂之力,实可以成为未来外储利用的有益探索。
  总之,消除在外汇储备使用上传统理念的羁绊,及时制定最优的外汇储备规模,中国拥有的巨额外储在国际金融史上绝无仅有,对其的控制和使用亦无先例可循,“外储的战争”是最复杂的金融游戏,成败取决于中国人的智慧。

  相关报道见1773期《中国经营报》A9-A12版
  《2000亿接管两房:美国“爆雷”世界反思》

(来自:中国经营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