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新高终结放松预期 “维稳”行情夭折
(2008-07-23 13:35:40)
标签:
ppi财经 |
分类: 财经 |
PPI新高终结放松预期 “维稳”行情夭折
●本报记者
刘晓午上海 北京报道
“高油价影响了全球资本市场。我觉得油价有点像纳斯达克2000年时最后的疯狂。”一位国际投行知名分析师说。这位分析师向来以唱多H股和A股著称,但他坦言,高油价打击了A股市场。
7月14日,周一,市场传出当周将要公布的PPI再创新高的消息,此前一周,CPI回落、新华社、《人民日报》“维稳”喊话营造的股市祥和气氛一扫而空;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又开始连续滑落,7月18日下午,经奋力拉升后,上证综指勉强收于2778.37点。
指南针赢富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的最近10个交易日,市场主力公募基金再次成为“空军一号”,在沪市净抛售近百亿元。
基金拒绝“维稳”
作为市场主力机构的基金一直高举价值投资大旗,即使今年以来净值暴跌也不愿认错。但是记者观察发现,最近基金投资短视化、频繁短线操作迹象非常明显。管理层和一般投资者对基金“维稳”作用多有期待,但是基金却用持续减仓粉碎了市场的美好期望。
指南针赢富数据显示,7月以来,尽管市场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基金资金始终处于净流出状态。截止到7月16日的前5个交易日,基金在沪市净卖出23.246亿元;前20个交易日,净卖出资金额更高达106.525亿元。
地产股作为本轮反弹的龙头板块,从7月初开始启动,涨幅一度相当可观。
但股价暴涨日恰是基金“逃命”时。指南针赢富数据显示,最近5个交易日,基金净卖出最多的板块正是房地产行业,达到14.389亿元。
金地集团(600383.SH
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亦对本报记者承认,在这轮反弹中趁势减持了部分房地产股,原因在对宏观调控的不乐观预期,从紧货币政策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由于半年报业绩表现良好,银行股反而成为近期基金青睐的板块。最近5个交易日,净买入资金额达到19.88亿元,主要流向了兴业银行(601166.SH)、建设银行(601939.SH)、民生银行(600016.SH)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银行板块业绩爆发式增长将在今年上半年达到顶峰,但是全年盈利水平在各大行业中仍是最为确定的,对于机构资金来说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不过,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银行股或许也只是基金短期栖息的品种。“目前政策性因素已经释放完毕,宏观经济已经进入下行周期,外部环境的改变会对银行业盈利增速有显著影响。”海通证券银行业高级研究员邱志承指出,没有理由认为在下行周期中,银行的ROA(净资产收益率)还能持续上升,而ROA见顶回落,将使银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
彪悍的T33092席位
在国内基金大手笔调减仓之时,QFII也没有闲着。指南针赢富数据显示,7月3日至7月10日市场反弹期间,QFII买卖相当;7月11日之后,开始大幅加仓。
以QFII云集著称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近来异常活跃。在7月3日到10日间,该营业部买入13.5170亿元,卖出12.7276亿元,基本相当;但7月11日,市场再度转跌之时,该营业部呈现大笔买入迹象,截至16日净买入资金达到5.8482亿元,位居沪市买入首位。另一家QFII驻扎的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交易也十分活跃,净买入1.0713亿元。
不管是上涨还是下跌,保险资金始终是坚定的做空者。
其中,编号T33092的席位最为“彪悍”,该席位在7月9日集中卖出,而当天恰好也是本轮反弹的最高点。从卖出股票看,该席位抛售对象集中在金融股和钢铁股,如浦发银行(600000.SH)、武钢股份(600005.SH)、宝钢股份(600017.SH)、中国太保(601601.SH)、北京银行(601169.SH)以及中信证券(600030.SH)等,其中净卖出浦发银行金额高达3.9366亿元,当天该股成交量亦创近期新高。
“说保险资金是中国股市的最大空头并不为过。”一位市场观察人士向记者指出,在高位,保险资金大肆抛售;在低位,他们依然以逢高出货为主,并且抛售之后很少捡回来。
PPI新高之痛
“历史上,高油价与PP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很显然,油价不断创纪录推高了PPI,加大了投资者对于宏观紧缩的预期。”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杨帆说。
7月17日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6月PPI涨至8.8%,这一数字不仅大幅反超7月CPI,同时也创出11年来新高,令市场再次惊慌。
“其实7月14日我们就听到了PPI(创新高)的消息,当时直觉是这个数字高得离谱,调控政策可能会再次来临。我们就通告大客户,不要急着抢反弹,等数据出来之后,看清形势再说。”一位北京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位负责人的直觉没错。7月15日、16日两天,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超过6%,早前投资者预期调控松动而催生的反弹,戛然而止。
6月PPI新高消息传来,越来越多的分析师认为,受制于油价高企,PPI领先CPI涨幅将可能维持6个月或者更长时间,非食品性通胀持续,紧缩不会放松,将直接影响投资情绪。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PPI上涨一个百分点,会导致下游非食品价格上涨0.13个百分点;假如PPI持续上涨,会加大当期非食品价格上涨压力。
不过,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回落。市场猜测,全球经济增长减缓正在抑制燃料消费。7月18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盘大幅下跌5美元以上,六周来首次跌至每桶130美元以下。
油价吃掉公司盈利
尽管国际油价小幅回落,但这是短期回调还是已经形成下跌趋势,依旧是投资者的心病。
7月15日,摩根士丹利调低中石化H(0386.HK)
由于目前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原油价格倒挂,前5月炼油行业亏损568亿元;与炼油行业同病相怜,前五月电力行业利润同比下降70.8%。
“中石油(601857.SH)、中石化‘双雄’占大盘权重的25%,这两家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制约了大盘的反弹高度。”宏源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程文卫说。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汽油、柴油价格分别调高16.7%和18.1%,再次启动能源价格改革。尽管成品油调价有利于改善炼油企业亏损,但是对下游企业来说,增加了成本,是一次变相的紧缩。此举再次推高PPI,进而加大CPI压力。
“上半年大家是看CPI,审视宏观经济政策和投资策略,现在可能要变了,要看PPI的趋势。”杨帆说。
(来自:中国经营网)
后一篇:内资品牌 愈提价愈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