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当前
(2008-07-06 11:36:51)
标签:
限行财经 |
分类: 要闻 |
【经济@人】
以前每天要出8辆车送货,而现在每天只能出一辆车,生意不会等,姚文华必须想出解决的办法
限行当前
●本报记者 厉林北京报道
他的公司与北京的100多家超市有着长期合作,要确保1000箱的发货量,每天至少需要8辆货车上路行驶。然而,按照7月1日下发的《奥运期间交通总量控制工作的通知》,单位机动车按车辆总数的70%停驶,剩余的30%则要分单双号,姚文华掐指一算,能上路的车只剩一辆。
左右为难
尽管自己的公司是三鹿乳品在北京的独家代理商,但姚文华仍然清楚自己就是个打工的。对上他得罪不起三鹿乳品,对下,零售商对供应商的要求又都极近苛刻。这种角色让姚文华在“限行时刻”更加心焦。
“在限行的两个月中,如果通知缺货10箱,只及时送到了5箱,按照超市与供应商的协议,供应商必须将未及时送到5箱货的20%利润补给零售商,额外还可能会有罚款。”姚文华告诉记者,因此,他们目前是尽可能先维护住家乐福、物美、华普等大型商超的供货。
而他们的库存有限,由于库存要占用大量资金,而零售商从收到供货,售出商品,返款给供应商的时间通常在6~9个月左右,因为资金周转速度的原因,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资金。
再加上担心奶粉的生产日期超过3个月,会影响销售,库存也就够全北京超市半个月的销售。
对于交通限行,姚的心情和许多供应商一样是复杂的,一方面全心要保证北京市场的供应,却担心届时运送出现障碍:由于油费上涨,再加上奥运期间,租车公司的运力紧张,运费会提高40%以上。一些合作的租车公司也告诉他,如果要租车必须提前预订。但姚文华左右为难,因为他无法预知,到时自己的库存到底有多少货可运。
姚文华上游的生产厂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知道要全力支持奥运,却很难提前两个月把要供应的商品生产出来。即便生产出来,想送入北京也只能在北京市内找车辆将商品运进来,可是北京自己能上路的车还不够用。
折中法
虽然很焦虑,但是姚文华还得想办法。前一段,公司集中从总部备了10天货,将平日半个月的库存增加到1个多月,并专门租用了一个周转库。
他们与零售商协商,并达成了一个互谅的协议:从以前的随时补货变为集中补货。在日常状态下,零售商都是采取随时缺货随时补货的方式,而现在,集中补货是每周一次,由零供终端企业一周下达一次补货通知,再做统一安排。
不过,即使这样,每天一辆车送货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又发动公司的员工和社会上的朋友,借出轿车,在后备箱、座位上放货物,零散地送货。
相对于姚文华,北京市雄纪祥商贸公司总经理杨磊心情轻松一些,他是供应调味品的批发商,由于属于宣武区的大型生活必需品供应商,他得到区特批的3张特殊通行证。但是3辆大型厢车相对于平时的20辆大型厢车的运力是杯水车薪。但是,他已经提前和超市协调过,比平时在零售商那里多囤了一些货,并且将以前的白天送货,改成了交通限行规定允许的每天凌晨0~6点之间。
群体性备战
作为北京最大的批发商——北京朝批商贸(下称朝批)早已提前做好了准备。与朝批合作的厂家多为国内著名品牌,朝批每天出货量有30万箱,包括1万多个单品。为了保证这些商品的正常供应,他们通知300多个厂商提前备货,还在3月底,专门对北京周边的库存和工厂进行了一次摸底,要求没有仓库的厂家早做准备。
朝批商贸常务副总经理孙文辉告诉记者,他们要求凡是囤货量大的厂家,必须将商品囤在北京周边地区。
朝批还与北京商务局密切沟通,和有关部门提前进行了协调,并早早将公司里200多辆运输车中的150辆黄标车全部更换为绿标。
而北京最大的零售商——物美集团更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物美在北京市有600多家店铺,每天有120万名结账顾客,每天7000万~8000万元的营业额,它在北京自身的囤货量就很大。“在前期,物美将一些有效期在1~2年以上的商品,以及一些百货类商品进行了大规模的囤货,减少了频繁送货。而对于一些日配商品,物美也能保证正常供应,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输车已经全部更换为绿标车。”物美集团品牌总监富宇告诉记者,对一些必须由供应商携配的商品,物美也是北京供应商首保的零售商。
(来自: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