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贸政策稳字当先

(2008-05-11 07:47:50)
标签:

高虎城

粮食

纺织

分类: 要闻
【访  谈】
粮食暂无危机纺织尚有活力
外贸政策稳字当先
本报记者  周丽敏报道

  雪上加霜!
  在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将缅甸由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变为粮食进口国之后,本已脱缰的国际粮价面临着进一步上涨的压力,中国作为粮食消耗大国也日益感受到这种压力的迫近。
  这时,商务部分管外贸和纺织工作的副部长高虎城肩上的压力显然更大,除了国人瞩目的粮食安全,中国纺织业如何走出困境、2008年将执行怎样的外贸政策也是一直压在他肩上的两副重担。

粮价:不会跟着国际走
  《中国经营报》:在国际粮价飞涨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粮食消耗大国,中国如何防范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安全危机? 
  高虎城:我认为我们国家不存在粮食危机。目前我们主要进口的是油料,而严格意义上说,油料和粮食在管理品种上说是两个概念。
  在粮食问题上,我国的指导方针是靠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靠进口来养活自己。在这项方针的指导下,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由国内解决。坦率地讲,我们讲粮食安全,不是担心中国的粮食储备和产量,而是中国目前的粮食市场价远远低于国际粮价。为了防止价格传导,所以我们要严格控制出口、我们要加税,同时我们也向世贸组织做了通报。
  现在国际粮价在一两年内涨了55%到65%,国内的粮价不会跟着这么涨上去,国内的粮食价格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中国经营报》:你说我国的粮食价格不可能跟着国际粮价涨起来,但是目前,我国的粮食也在涨价。在国内粮价大幅度低于国际粮价时,投机牟利的空间就产生了,商务部如何堵住这些投机渠道?
  高虎城:我国的粮食价格的确也在上涨,但上涨幅度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消费整体结构是一致的。你要注意,我们没有像国际粮价那样涨55%和65%。
  至于借差价投机的不法分子,目前正是我们商务部和其他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我们正在协助海关大力查处打击边境走私等违法行为。对于粮食的投机问题我们会严肃对待,要大力干预。
  《中国经营报》:泰国之前提议建立一个类似欧佩克(OPEC)的大米联合组织,以获得国际大米价格的更大控制权。后来他们又撤销了这一建议。如果这种组织产生了,对我国的粮价会不会产生影响?
  高虎城:我看到过这个报道,但没有仔细研究。我国不是泰国大米的主要进口国,如果说过去我们有些泰国米的进口,那主要是为了调剂品种,增加人们食用的口味,绝不是为了生计去进口。泰国要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已经有很多国家表示了反对,对于这样一个组织会把国际粮价炒高的担心,我表示存疑,因为影响全球粮食价格的因素有很多。

纺织:压力也是机遇
  《中国经营报》:前不久的广交会上,我国纺织行业遇冷,出口状况不容乐观,现在国际上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海外市场消费需求减弱,而国内又面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务成本上涨的多重压力,纺织行业解困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商务部对此是否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高虎城:就目前来讲,一些企业的确感觉压力很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大家都谈压力大的时候,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
  从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看,这里既有压力又有机遇。对我们有些行业的结构调整就是机遇,比如我们会更多的去关注劳动者权益、更多的关注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更多的关注自主品牌的创新,同时也会更多的关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来看,面临挑战和压力的绝大多数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感觉压力大,是因为它们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甚至没有自己的客户,这些企业大多是分包加工、贴牌的企业。这些企业现在的状况的确很困难。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商务部和有关部门正在共同密切关注,我们在抓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会为帮助这些困难企业适时出台一些政策和建议。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看待中国的纺织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高虎城: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出口增长率是21%,整个进出口(增长率)是27%。总体形势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悲观,有压力是事实,但从数字上看,中国的纺织企业还是有竞争力的。

外贸:政策先求稳
  《中国经营报》:2008年商务部会如何执行外贸政策?
  高虎城:首先是把政策稳定下来,这也是企业所呼吁的。目前国际上不稳定的因素已经太多了,比如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对需求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避免增加不稳定因素,从去年年底到目前,我们自己的政策是稳定的。
  《中国经营报》:你提到今年要鼓励企业多使用外汇、多花钱,这方面政府有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
  高虎城:这个问题是两个层面上的。从政府层面上说,政府对于企业使用外汇也应该像出口创汇一样给予平等对待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从企业这个层面上来讲,企业在出口的同时也要注意进口,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要注重出去投资。

  政府出台的鼓励配套措施要改变以往的“奖出限入”的做法,要为创汇和使用外汇给予平等的政策环境。另外,我们与外管局一直在做沟通和协调,外管局在这一两年对于(放松)外汇管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来自:中国经营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