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川藏:关于厕所

(2006-06-26 08:29:29)
行走川藏:关于厕所

行走川藏:关于厕所
文:邬静娜 摄:罗淑敏
很多东西中国人是不屑挂在嘴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钱了,历史上某人言必称阿堵物。还有就是厕所了。不过其实厕所里还是发生了很多故事的,我记得的就有历史上有皇帝淹死在厕所里;有人倒栽葱投入厕所,其对五谷轮回之物有特殊的喜好;当然还有很多人喜欢在厕所里看书,古人读书不就有三上只说吗?所谓三上,马上、桢上、厕上是也。
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对厕所如此不待见。据说唐宋之前人们如厕必须携带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者竹片。干吗用的呢?上万厕所之后清洁用的。据说厕筹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人家佛不仅解决生死的问题,也解决厕所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身为人类却要回避如此具有人性的问题。
我没看《厕神》之类的书,但川藏路上不得不加强对厕所的关注啊。出发前狂看驴友游记,指出长途旅游,有必要带个打火机。作何用呢?在野地里溲溺完之后,可以把非天然的东西付之一炬。不知道是为了环保,以免脏东西随风乱舞,伤及无辜;还是为了毁尸灭迹。
在每次上车之前,师傅必然会叮嘱快去厕所,“在路上女同志尤其不方便。”曾经遇见一南方的女同志半路内急,央求师傅半路停车。得到的回复却是这里不行,因为那一带雨水较多,树木茂盛,盛产蚂蟥。为安全计,师傅拒绝了。路上不尴不尬的事情太多了,深刻的经验就是,如果要做长途旅行,首先还得有个坚强的膀胱。从忍不住到实在忍不住的时候,路边每块岩石、每个石堆都会成为算计的对象。师傅等车停下来的时候,可能还会幽默一句:好了,那里就是你的厕所。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果供给不足,价格就会上升。一路西行,最大的感触就是上厕所的价格越来越贵,当然前提是有个棚子之类的东西,至于有没有水洗手甚至担心上着上着厕所会不会就掉进去都是附加条件。价格从最初的2毛一路飙升到五毛。最后在路边发现了一处绝妙的厕所,标着:每人每次一块。本人心里当场就打起了小九九,到这里来开个厕所也不错啊,大部分旅客在内急或者担心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的心理作用下,铁定会掏腰包的。或者可以试试再抬高以下市价,谁知道哪个价格才是供需平衡的最佳价格。另外,还可能在高原上开创一套厕所连锁的经营模式。除了饭点还得蹲在外面有点让人恶心之外,这个想法没有任何弊端嘛。
诸位这可不是痴人说梦,有史为鉴。据说唐宋时期,掏粪的发财了。这时期出现了专门经营“粪业”的人,以替人家清扫厕所为主,操持粪业的人,往往都能发大财。清代有个秀才开办了收费厕所,当时的清政府为了解决粪便管理的经费问题,允许私人开办收费厕所。《清类钞》中说,某书生考试不中,为了谋生自己建了一座收费公厕,并且贴了一幅对联:但愿你来我往,最恨屎少屁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