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元化 ---熊十力谈读书

(2009-05-06 00:00:00)
标签:

财经

                            王元化 ---熊十力谈读书

  我认识十力先生在六十年代初。他自称,他在晚年已由佛入儒,对于阳明、船山二王之学,最为服膺。那时他的身体已很虚弱,他在写给我的一首诗中曾说到自己“衰来停著述,只此不无憾”。其实当时他并未停止写作。我每次去看他,都在他的书桌上见到一叠叠经过大量涂抹删改的稿纸。

  现在我手边还保留着十力先生送我的一部《佛家名相通释》。这部书于一九三七年初由北京大学刊印发行。看看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类似佛学辞典的著作。序言中说明是应几位学生的建议,要他撰述一部疏释名相、提挈纲领的佛学入门书,以便使“玄关有钥,而智炬增明”。十力先生宗主唯识,在治学上力求成一家之言,著有《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论〉》等。这两部书为了创新,往往不免对佛家经论的原来面目涂上一层主观色彩,曾引起一些非议。关于这些问题,我由于浅隔,没有置喙的余地。这里不准备探讨佛学问题,只想就《佛家名相通释》的《撰述大意》引申开去,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
  我觉得《撰述大意》写得最好的地方也就在于谈读书。自然作者是就读佛书而言,但也可以推之适用于读一切书之法。这里且撮录两条如下:

  凡读书,不可求快,而读佛家书,尤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否则必难悟入。吾常言,学人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读书喜为涉猎,不务精探之故。

  贪多求快几乎为读书界的通病,甚至不少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也难免此弊。我接触过一些青年,大抵平时并不精研原典,一旦提笔作文,就临时抱佛脚,仓促翻阅经典著作,不顾时间、地点、条件,也不问上下文的文义,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倘要扭转此种不良学风,首在改变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读书习惯。作者所谓“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这八个字正可作为读书的良箴。

  《撰述大意》的另一条就是谈到精读的方法:

  每读一次,于所未详,必谨缺疑,而无放失。缺疑者,其疑问常在心头,故乃触处求解。若所不知,即便放失,则终其身为盲人矣。

  能不能做到“必谨缺疑,而无放失”,就是在读书上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的分界线。读书可以作为一种消遣,但目的还在学习。作为专业学习对象的精读书,都应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否则就不能吃透其中容易一眼滑过的重要内容。精读之要,首在必谨缺疑,使读不懂、吃不透的疑问常在心头。而解决疑难的办法即在“触处求解”。这四个字说的不仅是反复思量,查阅有关参考书,并且也包括把问题和实际联系起来去追究,去推敲,以便使书中窒碍皆去,脱尔神解。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