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有一家桌游俱乐部叫“MR. BOX”

标签:
生活记录温馨记忆桌面游戏mr.box桌游俱乐部北京 |
分类: 心情日记 |
答应过潇潇写篇有关桌游的文章,但对桌游一窍不通的我,一直无从下笔。
很多年前,还是从潇潇的嘴里第一次听说“桌游”,因为那时晚上或周末他和一拨小朋友经常出去玩,好像是玩什么“三国杀”,一玩就是一整天,有时晚上也玩的比较晚。所以在我这个古板人的印象中,“桌游”和“麻将”一样,应该不是什么好的东西,俗话说,“玩物丧志”嘛。
记得,喜欢历史和地理的我,曾经考个潇潇几个历史和地理问题,诸如,两河文明是哪两条河,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和奥古斯都屋大维是谁。没有想到的是,小家伙竟然知道而且了解的亦不算不少。好奇的我追问过他从哪里了解的这些,回答确实有点让我意外,“桌游”。从那以后,好像我对桌游的印象好了许多。

再后来,家里和办公室的桌游盒子就开始急剧增多,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办公室就堆满了潇潇从国外和国内购买的种种桌游游戏,就连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销售经理和服务经理都成了潇潇桌游的“货运公司”,最后发展到我们公司的会议室成了潇潇和小伙伴们晚上和周末玩桌游的场所,只是那时我还不知道他已经成立了个什么“金泉桌游社”。
从心底里来说,我后来也不反对潇潇玩桌游买桌游,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方式,但希望他把桌游仅仅是当成一种“娱乐”,真心期盼他能历练自己把自己培养成“奥兰石油”和“恩曼技术”这两家公司的骨干,也许有一天他能成为这两家公司的另外一个“何总”。

事与愿违的是,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潇潇都在鼓捣他的那些个盒子。我一直要他好好阅读公司产品的技术资料,因为潇潇外语不错而且表达能力强,绝对是个好的“国际销售经理”的苗子。但我发现,他似乎看那些外文的游戏规则和介绍比对公司产品的资料更有兴趣,有时还跟我讨教几个英文单词,让我有点哭笑不得。
更可恨的是,
公司的几位同事也慢慢地被潇潇拉拢下水,中午休息和下班后跟着他玩上桌游,连苏总也不放过。看着他们玩的开心的样子,我在心里想,完了,没救了。
从去年开始,也许更早,潇潇萌发了开桌游吧的梦想。我考虑再三也让自己站在今天年轻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不得以而为之,决定支持他的所谓的“桌游事业”,让他放手试试,也许有一天做的不好让他“浪子回头金不换”,也体会一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于是从今年开始,潇潇就跑遍京城寻找租赁合适的场地,最可恨的是,在美国我那胖子朋友 MIKE
知道了潇潇要开桌游店的想法后,还特支持并且来强调他的馊主意,“LOCATION, LOCATION AND
THE BEST LOCATION”,他哪里知道北京的“BEST LOCATION“
是“寸土寸金”。

在潇潇跑遍京城也寻址未果的情况下,最后我只好忍痛割爱,把一直租赁给人的慧忠北里109号楼905室活生生的收回,给潇潇当桌游吧的场地。生怕我反悔的潇潇,立即找同学装修,订购家具,制作 LOGO,一鼓作气高效率地整出了今天的“MR. BOX 桌游俱乐部”,而且给自己封了个头衔“何老板”,听起来比“何总”还要高大上。

不过让我高兴的是,潇潇还真把他的“桌游事业”当回事,起早贪黑的干。一个月来,组织了几个像模像样的桌游活动,接待了几个大的朋友聚会,还录上了桌游开箱和桌游评测的视频,在“大众点评”,“百度地图”和“美团”上还整了几个高星级。每到周末,桌游店里座无虚席,潇潇忙前忙后,又是讲解又是指导,按照他自己的话说 “我讲规则八百遍,玩家待我如初恋”,还真是有点“何老板”的模样。
又一个没有想到的是,“何总”也成了“何老板”的打工仔,成了“MRBOX桌游俱乐部”微信公众平台的业余管理员和视频业余制作员,安迪也成了保安员,而且没有一分钱工资,亏的慌。
前天,“热点桌游俱乐部”公众号发了一篇帖子叫“MR. BOX,
寻找属于你的盒子”,凑个热闹,我今天写下这篇博客文章,“京城,有一家桌游俱乐部叫MR. BOX”。
前一篇:缘遇云南:吃住行的那点事
后一篇:约旦以色列,我的梦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