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京北昌平的另一张闪亮“名片”
标签:
边走边拍生活记录温馨记忆北京昌平草莓园采摘 |
分类: 边走边拍 |

上周星期五的这个时候,朋友王岩微信相约:“明天去采摘草莓怎么样?”
每到周末就想背着相机出去瞎溜达的我,没有问时间没有要地点,就直接一个“好”字过去。

第二天早晨才知道,朋友老曲的闺女甜甜网购了昌平新寿一草莓园的采摘草莓,您还别说,真的不贵,十六块钱一斤,比市场上的草莓还便宜。

自从一九九五年在昌平乡下购买了一套房子并领了个“荣誉村民”的头衔,至今已经十八年有余,也称得上是一位“老昌平”。尽管十八年中在昌平居住的时间累计也不超过一年,但确实亲眼目睹了昌平这片京北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曾经的这片土地上除了玉米还是玉米,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片农田上盖起了座座温室大棚,路边上也开始摆起了三三两两的草莓摊。令我钦佩不已的是,昌平人民在短短的几年内把种植草莓这么个小不点的事情做大做强,竟然在二零零八年的“第六届世界草莓大会”上以绝对优势击败美国日本获得了“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的举办权。

小汤山镇口竖起了“草莓”雕塑,安四路旁耸立起了“草莓博览馆”,安四路上建起了草莓红的“草莓”过街桥。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多名代表还有国际园艺学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各国驻华大使馆的代表浩浩荡荡地云集到这片土地参加“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

从此,昌平因为“草莓”火了,火的一发不可收拾,火成了“京郊草莓第一镇”,“昌平草莓”也火成了“温泉”“苹果”“柿子”之外的另一张闪亮的“名片”。

春天的四月,昌平草莓收获和采摘的季节,尽管北京还寒流阵阵,但周末采摘的人流是“火上加油”。火到天通苑至小汤山的路段成了蠕动的“停车场”,火到京城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老板“欣喜若狂”,火到采摘的人流宛若非洲的“大迁徙”,一拨一拨的人流过后,大大小小的草莓都一扫而光。

我不是第一次吃草莓,也不是第一次进草莓园,但确确实实第一次拍草莓。好玩的是,朋友赵真大老远背来了新买的佳伦单反相机却没有装存储卡。更不巧的是,我带了一个16G备用储存卡,却因为从计算机拿下的时候没有“安全”拔出而不能用。无奈的老赵只好踏踏实实的采摘草莓,偶然让我品尝一下他的“战斗成果”。

“昌平草莓”就是“昌平草莓”,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酸甜适口。尽管老赵给我提供的“战利品”都是属于“等外等外品”,但含在口里不咬即化,绝对好吃。
哭笑不得的是,在我稀稀拉拉地“品尝”了两个小时嘴里的甜味还意犹未尽的时候,闺女甜甜走过来认真地问我:“大大,你知道这草莓上会有农药吗?”
前一篇:上海外高桥,阳台上的风景
后一篇:昌平乡下,农家院内玉兰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