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故事

(2012-11-06 16:22:30)
标签:

边走边拍

生活记录

温馨记忆

上海

旅游

分类: 边走边拍
上海故事

每次来上海,无论是漫步于黄埔江畔,驻足于石库门前,溜达于南京路上,拥挤于城隍庙里,闲坐于新天地的咖啡吧中,还是交错穿行于平民百姓的狭窄弄堂和雨后春笋般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之中,望着眼前的景象,上海,总是给我一种与别的城市非常异样的感觉,让人幻想这些景象背后的那些为人所知或不为人知晓的上海故事。


上海故事

上海,上海,其“海”字就注定了她的命和运与“海”之间的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先有“海”,后有“滩”,再有“陆”,最后还有了“浦”,也就有了“浦东”和“浦西”。


上海故事

春秋战国,此地先属“吴”,后入“越”,再归“楚”而成了楚国公子哥春申君黄歇同志的地盘。于是,“浦”也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了主人的名字,“春申江”和“黄浦”,这块地盘也随了一个字“申”。


上海故事

自古以来,平民百姓都逃脱不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历史规律,同样,“靠“海”靠“浦”的人们多以捕鱼为生,并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于是这块地盘又有了一个今天家喻户晓的字“沪”。


上海故事

这块靠“海”靠“浦”的地盘,好像在中国古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故事。有句俗语“天高皇帝远”,用来描述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再合适不过,英雄们整天忙着“逐鹿中原”,对这个小渔村无人问津,一直到宋家人臧咪咪藏到杭州的时候才想起来应该给这个地方取个大名,“上海”,而且也就是一“镇”,今天的科级单位而已。


上海故事

今天,全国人民都承认,上海城市洋气,上海人洋气,也就从这个“洋”字开始演绎出了后来无数的上海故事。英国洋人用洋鸦片砸开了爱新觉罗家的这座侧门,一纸《南京条约》就成了英国洋人的“通行证”和“绿卡”。接着眼红得发绿的美国洋人,法国洋人,就连长的跟中国孙子似的日本“东洋人”也拿着一张张爱心觉罗家写的纸条跟着起哄往这“海”“浦”里挤。


上海故事

于是,上海就和“洋”字干上了,“洋人”,“洋房”,“洋货”,洋行”,“洋买办”,“十里洋场”,甚至出现了一种洋腔洋调的上海话“洋泾浜”。“洋”字,一度成为旧上海和旧中国一个充满屈辱的符号。


上海故事

从此,这座靠“海”靠“浦”的城市就像一座大舞台,不同的布景,不同的角色,像今天电视剧一样,演绎着一集接一集的连续故事,有的荡气回肠,有的触目惊心,有的儿女情长...。


上海故事

再次来到上海,再次来到黄浦江畔拍摄上海外滩的夜景,再次想起年周璇小姐的那首歌:“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回味着夜生活, 如梦初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