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晋古墓“考古”记

(2010-10-26 11:10:14)
标签:

边走边拍

生活记录

温馨记忆

甘肃

敦煌

西晋画像砖墓

旅游

分类: 边走边拍

当飞机徐徐在天空中盘旋即将降落在敦煌机场的时候,舷窗外面一片金黄的沙漠上出现了这么一堆一堆的“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办公室李大姐国庆长假前刚从敦煌回来,专门给我描述了“雅丹”地貌,我不禁大喜,难道这就是大姐所说的“雅丹”?

 

西晋古墓“考古”记

 

我拿出包里的照相机,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雅丹”就拍。飞机的高度越来越低,“雅丹”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横看竖看,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坟墓。


西晋古墓“考古”记

 

当最终我确认这些“雅丹”是坟墓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坟墓真的不少。有的墓地估计是家族墓园,有简易的围墙,而更多的坟墓则是无规则地分布在大漠之中。有的经过多年的风沙侵蚀和沙粒沉积,只能隐隐约约的见到一个不太明显的轮廓。

西晋古墓“考古”记  

有着严重好奇心毛病的我,安顿好住宿,就决定去这块墓园探个究竟。出租车师傅是个年轻的小伙子,非常的热心,当知道我的意图后,跟我介绍说:那一块墓群叫“佛爷庙湾墓群”,位于古城的东南,那里有一个新发掘的景点“西晋画像砖墓”,其历史年龄比莫高窟还大200岁。

 

西晋古墓“考古”记

 

当我们赶到“西晋画像砖墓”的时候,已经下午六点整,两位女工作人员正准备收拾行李下班。她们看见我们专程而来,还是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出租车师傅以前送客人来过,但从来没有下去过“地宫”,门票四十元一位,我多买了一张。于是在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三人顺着台阶走进了“地宫”的入口。

 

http://www.oilland.net/blog/xijinmu5.jpg

 

从阳光下走进漆黑的地宫入口,眼睛反应不过来,觉得伸手不见五指。唯一一束日光透过入口半扇开启的大门穿进地宫入口,格外刺眼。我征求女导游的同意是否可以拍照,她同意我拍照但不能用闪光灯。我只能将光圈调到2.8, ISO调到6400,心想噪点就噪点吧,那也比什么都看不见强。


西晋古墓“考古”记

我们三人唯一的照明工具是每人一只手电筒。女导游用她的手电筒照在古墓的不同位置开始了她的讲解:“敦煌,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汇点,因此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敦煌古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东六公里处的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是敦煌汉唐文化的一个缩影。现在已挖掘面世的三座墓为西晋至东晋时期的墓葬。”

 

“西晋是一个矛盾异常突出,变革空前急剧的年代。华夏大地没有形成稳定的中央集权,而是军阀割据,风烟四起;但处于西部边陲的敦煌却未受中央集权更迭的影响,保持了人民的休养生息与经济的相对繁华。西晋画像砖墓的内容则是这一时期敦煌人民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的一个侧面。”

 

http://www.oilland.net/blog/xijinmu7.jpg

 

女导游念念有词地背诵着她很熟悉的导游词,开始我也认真地听讲,但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新三国》那白胡子老头司马懿的形象老在我脑子里出现,就干脆半听半不听地开始拍照。那出租车师傅倒听的比我认真,下次他接着可以背诵给来参观的客人听。


西晋古墓“考古”记

 

墓室埋藏的非常深,足有两层楼高。据导游说,最初发现此墓的不是考古学家,而是盗墓贼。后来的考古人员顺着盗墓贼的思路找到地宫入口,发掘过程中没有任何损伤,保存完好,入口拱顶的上方的彩色砖画清晰可见,有龙,有凤还有各种动物的图案。山寨版“考古专家“的我,只能看看这些图案的花花绿绿,但还是为当时的绘画水平所震撼。


西晋古墓“考古”记  

整个墓室为砖结构,没有任何梁柱,心底不得不钦佩为当时工匠的高超建筑水平。时间已经穿梭了近两千年,整个墓室没有一处垮塌。墓顶为四面四角的穹顶结构,墓顶中心镶嵌着一块画有莲花宝鼎图的石板。墓顶的一角有一个洞窟,这是盗墓贼进入墓室的洞口。这个盗墓贼是个比考古学家还学家的高手,拆砖的位置和拆砖的手法绝对有水平,既能入墓室而又不影响墓顶的受力结构造成垮塌,学问极高。

 

西晋古墓“考古”记

 

古墓内的东西全部被盗,只有一盏长明灯没有敢拿(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中)。导游说,墓室的主人应该是当时敦煌地区的一方诸侯。此墓室为夫妻合葬墓,棺木的位置是男左女右,棺木已经全部风化,依稀可见的是散落在墓室里面的几块朽木。稀奇的是,墓室墙壁上还有夫妻二人的彩照。男女主人相向而坐,两边仆人伺候。男主人是地位显赫,女主人是端庄秀丽。两位仆人没嘴巴,那时等级制度森严,下人不能随便说话,所以在画面上都不画侍从的嘴巴。


http://www.oilland.net/blog/xijinmu10.jpg

 

墓室的左侧有一个拱门,通向厨房。我亲自到厨房里转了一圈,厨房很小,估计两个人在厨房里有点拥挤。不知道被盗之前厨房里有什么设施,但目前剩下的只有一个座灶台,和当时使用的锅碗瓢盆。


西晋古墓“考古”记

 

墓室的右侧和厨房门相对的位置也有一道拱门,里面是卫生间。我同样也走进去考察了一圈,其空间可能和现在都市里面经济适用房的卫生间一般大小,只是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我正纳闷,导游用手电筒往卫生间顶部一照,问我那是什么?天哪,这不是现代版活生生的蹲坑吗?!

http://www.oilland.net/blog/xijinmu12.jpg

导游说,因为阴间和阳间正好相反,所以蹲坑修在顶上而不是地下。导游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宇航员在空中倒立上厕所的情景;还有一件就是,两千年过去了,美国的“美标”,日本的TOTO洁具还在照抄我们祖先早有发明的蹲坑设计方案。

西晋古墓“考古”记

 

当我从琢磨这两件事情的沉思中唤醒过来的时候,突然发现刚才还在身边的女导游和出租车师傅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无声息的溜走了,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阴森恐怖的墓室里。突然想起了小时老听大人说起的“鬼来了”的故事,我掉头就奔着洞口那点光亮跑,跑的越快,后面的脚步声也快,真有被“鬼”追赶的感觉,吓死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