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 给爷爷挂亲

标签:
边走边拍生活记录温馨记忆湖南邵阳洞口清明节挂亲民俗旅游 |
分类: 边走边拍 |
湖南邵阳一带管清明节祭祖扫墓上坟叫“挂亲”,也许是取自“挂念亲人”的意思,没有做过具体的研究。但我们那地方也把这种挂在坟头的花花绿绿的彩色纸花叫“亲”,用一跟棍子插在坟头挂上这些“亲”,所以曰“挂亲”。
现在商店里已经有这种“亲”卖了,而且样式丰富。在我的记忆中,原来都是在清明节前,父亲去商店买些红色,绿色和白色的彩纸,高级一点的可以买那种半边亮半边不亮的“蜡纸”,回家后用剪刀剪成条状,觉得很漂亮。
自从离开家乡,有时工作忙有时没有假期,清明节再没有回过家。今年是第一次清明节回家,一家三口加上还是个未知数的那一口,潇潇的女朋友,队伍还算庞大,决定去给爷爷挂亲。
记忆中,我就见过爷爷一面。奶奶去世的早,爷爷会篾器活,算个手艺人,就一直在外闯荡,后来定居在洞口。爷爷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一九七三年在洞口逝世。那时通讯不方便,爷爷也不识几个字,可能说不清楚老家的地址,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不知道,还是后来父亲写信左打听右询问从当地乡政府那里得知爷爷已经去世的消息。
不知道爷爷当年来回邵阳和洞口之间需要多长时间,我一直觉得洞口很远,而且是大山深处。我们一行近十个人挤在我从同学单位借的一辆别克商务车中,高速公路一个小时,加上前后时间整整开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爷爷曾经生活过多年的洞口花古乡洄水村。
洄水村位于大山之中。毛毛细雨的春天,村道狭窄泥泞凹凸不平,生怕路滑掉入山谷。下车的时候,我身上和手心全是汗水。尽管开的很慢,但偶然还是听到石头磕汽车底盘的声音,幸亏车旧没有那么心痛。
接待我们的人我应该叫他们“表叔”和“表婶”。是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爷爷到了洞口后,和这里的一个有了三个闺女的“二奶奶”结婚了,缘分注定,她和奶奶同姓,也姓肖。“表叔”
洄水村是一个还保持着已经稀有的原始味道的自然村落,在这里我见到了已经高龄一百八十多岁的原始木结构房子。但我注意到有的人家已经把老房子拆掉,盖起了新的红砖楼房,确实有点可惜。
雨一直下个不停,也许是爷爷的神灵保佑,当我们决定上山挂亲的时候,突然天空放晴。在“表叔”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近十人开始爬山,七十多岁的父亲和母亲,还有潇潇那北京城里来的娇小的女朋友也坚持同行。
开始的田埂路段还算好,泥泞路滑,但毕竟还是有路可走。表叔找了一个树枝随手给母亲做了一个简易拐杖。幸亏还有“表叔”,君叔,嫂子,潇潇这些青壮劳力,“包产到户”负责制照顾着老弱病残,其中的“残”是指的我太太,前一个晚上在宾馆洗澡不小心滑了一跤,摔坏了“尾巴骨”,平地上走路还觉得地不平。
雨后的大山里面,空气格外的清新,盛开的山花遍地都是。而且满耳全是潺潺的溪流声音。接着往上爬还有青石板台阶路,经常出入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潇潇和他女朋友估计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山,开始还觉得新鲜,远远的走在我前面,回头潇洒地向在拍花草的我招手。
http://www.enmax.com.cn/blog/guaqin6.jpg给爷爷挂亲" TITLE="洞口:
劳动人民和非劳动人民就是不一样,等到我们气喘吁吁地爬到大山的三分之一处的时候,就连我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和老母亲已经在那等了我们有半个时辰了。
如果说前面的路难走,但还是有路。后面的三分之二路程就简直是没有路了,有的只是当地上山踩出的脚印,而且估计也是半年不踩一次,“表叔”只好自告奋勇地拿着柴刀和锄头在前面开路。
半山腰的羊肠小道远远要比照片里看起来惊险很多,因为下面是很高很陡的山坡,如果一不小心踩空就会滚下山坡。好像这个时候我们的话题除了“小心”“看脚下”外,就是在谈论红军过雪山走草地和热带丛里的抗越自卫反击战。
最后半公里是从这种草比人高的灌木丛中穿过去的,大雾加上树丛,基本上看不见前面两个人之外的距离。“表叔”已经在爷爷的坟前了,我们只能靠呼喊来辨别方向。
好不容易找到了爷爷的坟前。爷爷是外乡人,是不能进当地人的祖坟墓地的,旁边还有两个外乡人和爷爷一起在这大山顶上做伴。
在我们到达之前,表叔已经把坟前的杂草和树枝清理干净了,按照邵阳的习俗,我们给爷爷点上蜡烛,化了纸钱,放了鞭炮,挂上亲。在父亲和母亲说了一顿请求爷爷保佑的话语之后,我们虔诚地给爷爷的坟作了揖。
父亲说,尽管爷爷是外乡人,但当地的山里人对爷爷很好,选择的坟地视野也非常的开阔,远远望去,满目青山翠树,要是大晴天,能眺望到整个洞口县城。
在火熄灭以后,我们才转身离开爷爷的坟墓。父亲和母亲决定带我们去另外一座山上看看爷爷曾经生活和居住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