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有人家

标签:
边走边拍生活记录温馨记忆沙漠人家石油工人旅游 |
分类: 边走边拍 |
在毛乌素大沙漠的深处,有这么一户人家,住房既不是红砖青瓦的小楼,也不是白色圆顶的蒙古包,而是又象集装箱又象火车皮的活动式住房。院落中心旗杆的五星红旗,迎着沙漠的大风飘扬,显得格外的夺目。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1.jpg
由七八个活动房相围而成的院落,尽管是细沙地,但干净整齐,好像不久前才铺上了红砖人行道。沙地的院落对烟民来说有个最大的好处,不需要烟缸,用脚随便弄个沙坑,烟头掩盖住,外人看不出来,我就这样偷偷摸摸地干过好几次。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2.jpg
有一点绝对会令细雨绵绵的姑苏人家羡慕,尽管大漠干旱少雨,但中午洗的衣服不管拧干不拧干,只要往绳子上一晾,保准晚上就能穿上。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7.jpg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厅,会议厅,客厅,电视厅,我每次来做客的时候,好几次还把它当成了餐厅。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10.jpg
今天院子里面停放了好几辆小汽车,一看就知道,今天来了好些个来串门的亲戚。厨房里增加了好几个帮手,忙前忙后,尽量整出几道可口的饭菜,招待远方而来的亲朋好友。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4.jpg
开饭了,家里人吃饭比较随便,有蹲着吃的,有坐着吃的,有站着吃的,还有边走边吃的。没有美酒也没有佳肴,但我觉得比在北京吃的每一顿宴会都要香,我一次吃下了两个大馒头外加一大碗炒面。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5.jpg
杰是从美国来的客人,已经来这里走亲戚有段时间了。一看那大肚子就能知道主人的热情好客,这里的饭菜远比他们家乡的牛排,肯德鸡还有汉堡包好的多。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6.jpg
这户人家的主要家当应该属于这个学名叫“不压井修井机”庞然大物了。别看他不起眼,但却有半个亿左右的身价。身价贵有身价贵的道理,其他“修井机”兄弟给油井或气井治病的时候需要先把井压死然后再去救活,而他不用,可以一边治病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11.jpg
不过要把这么个庞然大物整得服服帖帖,还真是个技术活。这可不,还专门从美国请来了白胡子老爷爷,人家毕竟干这活干了半个辈子。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12.jpg
大院里没有传达室,没有保安,更没有武警站岗放哨,这所有的重任就靠这老兄一人担当了。他机警负责,一天二十四小时坚守岗位,一见到象我这样的陌生人就汪汪大叫,询问口令。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8.jpg
听这家的主人说,前不久一对鸽子夫妻旅游途经这里的时候,不知道是看上了这里的风水,还是觉得这家人的成员友善,从沙漠中拣来了一些树枝棍棍,在庞然大物上面筑起了一个安乐窝,看样子下一代很快就会出生。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15.jpg
吃饭的时候,也许闻到了菜饭的香味,这个小家伙,老在我们附近转悠。他穿的服装比美国兵在“沙漠风暴”战役里的伪装服更逼真沙漠的颜色。我费了半天的劲,才在镜头中找到他,给他拍下了这张标准像。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13.jpg
这小家伙叫沙蜥蜴,脑袋很大,但个头很小。听说,由于现在全球环境的破坏和恶化,他已经成了珍稀动物之一。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14.jpg
这户沙漠人家绝对属于大户人家,有几十口子人,除了见到那鸽子妈妈是女的,其他家庭成员都是男性,但还是设立了一个公共厕所,有男有女。不知道唯一女性鸽子妈妈去不去那上厕所。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9.jpg
跟主人告别的时候,我给主人一家和客人拍了一张“全家福”。除了看传达室的狗大爷值班来不了,其他的家庭成员都应该来了,鸽子爸爸妈妈在后面的庞然大物里,而那沙蜥蜴确实个头太小,站在队伍里也看不见他的存在。
http://www.enmax.com.cn/blog/smsc3.jpg
离开的时候,看着慢慢消失在视野中的沙漠人家,我不由得哼起了一首歌:“朋友们哪要问我,沙漠人家在哪里,听我唱支传奇的歌,用它来回答。走过黄沙,再过黄沙,大漠深处有一簇鲜花。不是天涯,又似天涯,大漠深处有一户人家。风沙吹不垮他,飞沙埋不了他。朋友们啊,请加快步伐不要让亲人久等,啊,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奶酒和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