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温馨记忆 |
时间:2007年5月11日中午
手机响了, 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
对面传来了一个地道的广东人的声音:“黎昕,你最近还好吗?”
“我还行,马马虎虎啦,你是哪位?”我也用半生不熟的广东话俏皮地回答。
“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你了,你听出来我是谁了吗?”
“真的没有听出来,对不起。”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内疚,一点底气都没有的感觉。
“真的听不出来,我是你广东的朋友!”
“....真的听不出来...”脑子里象放电影似的把所有认识的广东的客户、同学和亲戚过了一遍,还是没有对上号的,更加觉得内疚。
“我在深圳工作,想起来了吗?”对方还是很执着地让我猜。
“....老魏吧???....” 我非常没有把握地小声问道。
“哈,对,你终于想起我来了!把你老朋友都忘了?!”对方终于大声笑了。
“对不起,老哥,你今天怎么故意装出这么重的广东口音,难怪我猜不出来。”我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感觉到自己一脸的尴尬,虽然对方看不到我的脸红。
“老哥,你的电话号码怎么变了?”我手机里面是有老魏的电话的,所以问道。
“那个手机号不用了,你就储存这个号吧,以后用这个号和我联系。”
我乖乖地在手机中的老魏的名字下加上了个新的手机号。
突然想老魏是不是到北京出差来了,于是问:“老哥,你在北京出差?”
“NO,我在石家庄办事,但明天想来北京看看你,你明天不出去吧?”对方说话夹杂的英文“NO”让我觉得真的是老魏,老魏说话有点这优点。
“老哥,不出去,那我明天专门等你,从石家庄到北京需要三、四个小时,你出来的时候给我电话好吗?”
“好,黎昕,明天见!”对方的老哥很爽快利落地挂了电话。
我也在手机的日历上记下了日历提醒“星期六中午和魏老哥吃午饭”。
时间:2007年5月12 日上午
早上刚醒,手机响了。
“黎昕,我们现在离开石家庄,中午之前能到北京,一起吃午饭好吗?”
“好的,老哥,没有问题,我等你。”
两个小时左右,手机又响了。
“黎昕,我们的车和别人的车追尾了,现在在等警察过来处理,可能晚点到北京。”
“没有问题,老哥,你先别着急,你人没有受伤吧?”我当时还真惦记他。
“我没有事情,只是对方车上前座的人脑袋撞在挡风玻璃上,脑袋流血了。”
“好的,老哥,那你慢慢处理, 处理完告诉我。”我把电话挂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手机响了。
“黎昕,交通警察来处理了,需要带对方的人去医院做手术,还要给别人修车。”
“老哥,那你身上带的钱够不够?”这时我的恻隐之心起了作用,主动地问了这句话。
“不够,很麻烦啦”对方地广东口音让我觉得他很无奈。
“老哥,那你需要多少钱?”我理解朋友在外面遇到麻烦确实很无助。
“两万吧,看老弟能不能帮忙?”
“没有问题吧,不过今天是星期六,不知道银行上不上班,我问一下会计,要她和你联系。”
这时我还真是有点为老哥着急了。
挂了电话,我立马给会计小张打电话,并把对方的电话给了小张,要她问好我老哥的卡号,立即把钱汇过去。
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我就不管了,就让会计去处理就是了。但是我突然有种不好的感觉:如果要是汇钱,我老哥为什么不找自己公司的会计反而来找我呢?速度是一样的啊?
我再次打开手机中老魏的电话,原来老的手机号还在。我想如果拨不通或停机,那这肯定就是老魏了。出人意料的是,对方的手机通了,传来了一个也是广东口音的老魏的声音,这个声音对经过一天的广东语音训练的我来说似乎比那个声音更陌生。
我毫无把握地小心翼翼地问:“你是老魏吗?”
“是啊?你是谁?”对方反问我,我还真觉得这个老魏不是老魏了。
“我是黎昕啊?你不是老魏吗?”我还是没有把握。
“哦,是你啊?!”这句话才让我觉得这确实是老魏。
“你不是在石家庄吗?路上不是出车祸了吗?”
“没有,我还在家没有起床呢。”老魏确实有点懒。
我悄悄地挂了老魏的手机,开始紧张地给会计小张打电话,这时会计已经到了银行门口。天哪,差几分钟!
过了一会,电话响了,
还是那假老魏(但对我来说听起来更象真的了)的声音:“黎昕,你会计来过电话,说去办汇款,不知道办了没有,但手机电话关了,你能帮忙联系一下吗?麻烦兄弟了!”他还很客气。
“今天是星期六,要是你打不通,我也打不通的,老哥,看样子你暂时来不了,我就先不等你了。”我也很客气。
从此以后,基本上每五分钟左右对方就来一次电话,我没有接,浪费的是他的手机费,我才不着急呢。
最后一次,我还是耐心地接听了他的电话,很温和地问他:“老哥,还没有处理完吗?实在不行,还是让你公司自己汇钱吧。”
忍不住我又多问了一句“对了,老哥,你叫魏什么来着?”
“魏....”对方“魏”了半天,“萎”了。
“老魏,你等着吧,公安同志会找你的!”
“......”对方什么声音都没有就挂断了手机。
再也没有来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