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央视新闻的安居典型:这是老百姓做梦都想住上的房子

标签:
百姓安居梦央视新闻联播棚户区改造通化市二道江区钟雪灵 |
百姓安居梦
安居,老百姓最大的梦想
“做梦都想有一天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2013年5月14日上午,记者在区棚改办有关人员陪同下,前往二道江区五道江镇采访。在煤源委李凤珍大姐宽敞明亮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脸幸福的她和她年近八旬的老父亲。李大姐说居住在这里的还有她的爱人,只是他在外工作未归。
这是地处二楼一套设计合理的两室一厅暖气楼,占地78平米。虽装修并不奢华,却也大方温馨。提到房子,年过半百的李大姐感慨万端:以前,一家四五口人住在30平米的土坯房里,夏天拥挤,炎热潮湿、空气污浊;冬天烧煤,烟熏火燎不说,又怕煤烟中毒,父亲的气管炎也会更加严重。自从去年冬天搬到新居,宽敞明亮,而且统一供暖,干净又安全。老父亲心情舒畅,病也有了好转。记者问李大姐的梦想是什么,她毫不含糊地答:老百姓最大的梦想当然就是能够住上理想的房子了!记者又问:那你现在居住的房子符合你理想中的模样吗?李大姐说: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很满足。
在李大姐家的另一间卧室,记者见到了她78岁的老父亲李占有。记者问他住上新居的感受,穿着整洁的老人面带微笑地答:开心啊,住上暖气楼,心情当然好。记者打眼望去,老人的卧室收拾一新:宽大的床上铺着崭新的被褥,窗台摆放着花草,房间还有电视。
当我们敲开小区某栋三楼的另一户居民贾冬娟家的房门时,映入眼帘的是美观雅致、颇具品味的家居装修——素锦的电视背景墙、磨砂玻璃加彩色图案的卫生间推拉门,以及热带鱼缸、装饰画等。一问方知竟是女主人自己的创意。在这所70来平米的两居室里,住着她和老公,还有儿子。她告诉记者她的安居梦已经实现了,接下来她最盼望的就是儿子的癫痫病能早日治好。
二道江区的棚户区改造成绩突出、全国闻明。2012年中秋节,曾上央视新闻联播,除此,还在“行进中国”栏目播出。二道江区自2009年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目前已投入改造资金12.2亿元,完成15片棚户区改造,拆迁户数21182户,拆迁面积64.3万平方米,累计开工总建筑面积102.94万平方米,截止到目前已交工89.4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16031户。除了记者所到的五道江镇外,铁厂镇和东通化街道也是棚户区改造的典型示范区。
闻讯赶来的煤源委居委会主任张艳东大姐告诉记者,这个委当时是最破旧的矿工家属区,一般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不少还是土坯房。房子都不大,最大面积也就30来平,最小的只有19平米,有的人家炕上睡不下,有人要睡到火墙子(老百姓为取暖搭的一尺多宽的取暖墙)上。一到雨季,许多家里都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不下了、室内还在滴。就连她自己家也一样。有时晚上下雨把锅碗瓢盆都接上,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作为居委会主任的她和镇里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回忆:每年一到雨季,都要动员低洼处的百姓出去避难,晚上根本不敢睡觉,要轮流值班,害怕大水冲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张主任介绍说,最严重的是冶炼厂那儿的家属房,因为地处低洼地段,一到雨季,水都没过膝盖。一听说政府要对棚户区进行改造,这里的居民都激动得不得了。每天盼啊盼的。现在好了,大家都如愿以偿搬上了暖气楼。记者问到张大姐心中的梦想,她动情地说:现在我们自己住上做梦都想住的新房子了,希望全国更多住在棚户区的兄弟姐妹们也像我们一样尽早地搬上宽敞明亮的暖气楼。